冷眼觀《紅樓夢》(七)
——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
(刘文霞原创)
“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这两句诗出自于《玉台新咏》,是南北朝时梁朝刘缓写的《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一诗里面的句子。许多人觉得这是一首艳情诗。《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全诗如下:
不信巫山女。不信洛川神。
何关别有物。还是倾城人。
经共陈王戏。曾与宋家邻。
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
粉光犹似面。朱色不胜唇。
遥见疑花发。闻香知异春。
钗长逐鬟髲。袜小称腰身。
夜夜言娇尽。日日态还新。
工倾荀奉倩。能迷石季伦。
上客徒留目。不见正横陈。
如果将《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这首诗当成纯粹的艳情诗来看,“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这两句诗各有所指。“未嫁先名玉”说的是吴王夫差的小女儿紫玉公主,紫玉爱上家仆韩重,两人私订终身,韩重托父母向吴王提亲,吴王大怒而拒,紫玉郁结而亡。“来时本姓秦”说的是《陌上桑》中的秦罗敷……
然而,又有人认为《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这首诗并非单纯的艳情诗,而是讽刺传国玉玺的诗,作者在诗中将传国玉玺比喻成红颜薄命的美人,将朝代更迭比喻成美人(玉玺)改嫁。史上传说楚国有美玉,名和氏璧,秦统一天下后,把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所以,《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这首诗里的诗句“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又可以解释为:因传国玉玺是美玉和氏璧雕琢而成,所以是“未嫁先名玉”;因传国玉玺本来是属于秦王嬴政的,所以是“来时本姓秦”。
在《红楼梦》早期的手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脂砚斋将“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这两句诗用来作了《石头记》中的批语,见《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七回的一段原文——
说着,果然出去带进一个小后生来,较宝玉略瘦些,清眉秀目,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只是羞羞怯怯,有女儿之态,腼腆含糊,慢向凤姐作揖问好。凤姐喜的先推宝玉,笑道:“比下去了!”便探身一把携了这孩子的手,就命他身傍坐了,慢慢的问他年纪读书等事,方知他学名唤秦钟。【甲戌双行夹批:设云“情钟”。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把“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这两句诗作为刚出场的秦钟的批语,有一语双关的意思:(一)秦钟与玉玺有关;(二)秦钟也是香草美人。
将《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这首诗当成讽刺玉玺的诗来看,作者在诗中将传国玉玺比喻成红颜薄命的美人,将朝代更迭比喻成美人(玉玺)改嫁,所以诗中的美人是暗指玉玺。而《石头记》中秦钟的外貌,则是《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这首诗里所描写的美人外貌的缩影。秦钟“粉面朱唇”,是效仿《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一诗里面的美女的外貌——“粉光犹似面。朱色不胜唇。”秦钟“身材俊俏,有女儿之态”,是效仿诗句——“钗长逐鬟髲。袜小称腰身。”既然《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中的美人暗指玉玺,那么长得像美人的秦钟,也就与玉玺有关。
秦钟与玉玺有关,而玉玺,又与宝玉有关,宝玉出生时口中所含的通灵宝玉上是五色花纹缠护,正面刻的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纂体字,而秦朝刻的传国玉玺是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宝玉天生带来的通灵宝玉上面刻的八纂字有意效仿秦朝传国玉玺上刻的八个纂体字。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八回描写通灵宝玉时,还附带了一首嘲通灵宝玉的诗,见第八回的原文——
说着便挪近前来。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后人曾有诗嘲云: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甲戌侧批:批得好。末二句似与题不切,然正是极贴切语。]
嘲通灵宝玉的前三句诗倒也罢了,脂砚斋弘晳认为最后一句“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这句诗写得很贴切。我格物致知后认为:“白骨如山忘姓氏”这句诗是与“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相照应的,是说传国玉玺在朝代的更替中不断变换主人,而且每一次朝代的更替都伴随着尸横遍野,白骨如山。
我们来看传国玉玺的遭遇:秦朝灭亡后,传国玉玺归于汉朝的皇帝,东汉末年,董卓之乱,各路诸侯纷纷起兵,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在城南甄官井中捞出的宫女尸体的颈下,发现一朱红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上有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此后,传国玉玺成为各诸侯争夺的对象,从孙坚到袁术,再到曹操。三国归晋后,传国玉玺也自然传给了晋朝的皇帝。西晋未年,五胡十六国更迭频繁,传国玉玺也不断地在血腥残杀的伴随下易主。最终传国玉玺归东晋,再经刘宋,齐,梁,陈,隋,最后落入唐高祖李渊手中,改称此玺为“宝”,并世代相传……。
哪一个朝代的更替,不是白骨堆积如山?玉玺在一次次的朝代更替中,早已忘却自己姓秦。嘲通灵宝玉的诗句——“白骨如山忘姓氏”就是暗指秦朝传国玉玺的遭遇,通灵宝玉暗指传国玉玺。
脂砚斋之所以说“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这句诗是极贴切语,是因为“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这句诗将传国玉玺(通灵宝玉)与《石头记》这本书联系在一起,通灵宝玉暗指玉玺,通灵宝玉是《石头记》中的怡红公子(宝玉)投胎时带来的,是宝玉的命根子,通灵宝玉(玉玺)是宝玉的命根子,而秦钟(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也与玉玺有关,秦钟是对宝玉所影射的人和物的经历的补充。“无非公子与红妆”这句诗还指《石头记》中有众多美人与宝玉(怡红公子)影射同样的人,所以宝玉的外号是“绛洞花王”,宝玉是诸艳之冠。
在《石头记》这部书中,宝玉多数时候影射的是二阿哥胤礽、胤礽第二子弘晳和石头记作者曹頫,但宝玉有时候还影射的是物(玉玺)和太子胤礽第三子弘晋。
在清朝历史上,只有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乳名保成)是像贾家的宝二爷宝玉那样含着玉玺出生的。胤礽第二子弘晳是康熙皇帝的嫡长孙,也可以说是含玉而生,但弘晳总不及他的父亲胤礽。爱新觉罗·胤礽是清代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明立的皇太子,是康熙皇帝唯一的嫡子,他的母亲是康熙宠爱的皇后赫舍里氏,赫舍里皇后生胤礽难产而死,所以这个唯一的嫡子胤礽深为康熙所宠爱。胤礽一岁半时就被康熙正式册立为皇太子,康熙皇帝亲御太和殿,举行了隆重的立储大典,并颁诏天下。皇帝公开册立皇储,在清朝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石头记》用含玉(玉玺)而生的贾家宝二爷来影射二阿哥太子胤礽,确实很贴切。
然而树大招风,因康熙皇帝的儿子众多,又都很优秀,都想取代胤礽做皇太子,因而展开激烈的夺嫡之战,导致胤礽最终被废皇太子之位。《红楼梦》中的赵姨娘和贾环十分嫉妒宝玉,就是影射康熙皇帝的庶子们嫉妒嫡子胤礽。而幼小的巧姐受王熙凤的呵护宠爱就是影射胤礽小时候受康熙皇帝的宠爱,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一家搬到城外居住,家境贫困,就是影射胤礽的儿子弘晳(出生于甲戌年,属狗)搬到清朝惟一不在内城的平西府居住。
《红楼梦》书中的香草美人都是对绛洞花王宝玉所影射的人经历的补充,林黛玉是,薛宝钗是,史湘云和香菱都是,就连刘姥姥、北静王、柳湘莲、蒋玉菡和薛蟠、秦钟等人,也都是对宝玉经历的补充。
智能儿是水月寺的小尼姑,长大后渐知风情,看上秦钟人物风流,秦钟也爱她妍媚。智能儿也是美人,而且和秦钟靠得比宝玉还近。秦钟是对宝玉所影射的人经历的补充,智能儿又是对秦钟所影射的人经历的补充。也就是说智能儿还是对宝玉所影射的人经历的补充。
智能儿住的“水月寺”是“馒头庵”,离“铁槛寺”不远。《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十五回介绍完铁槛寺和馒头庵(水月寺)后,脂砚斋有批语:“前人诗云:‘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是此意。故‘不远’二字有文章。”
我们来看史料记载:废太子允礽(胤礽)死后葬于黄花山(今天津蓟县)理亲王园寝。据清康熙年间《蓟州志》载:“黄花山,在州东北四十五里,山势雄曲,松林葱翠,上有玉皇殿一座,铁瓦无梁,今易琉璃瓦,有梁柱。”
我们再来看一下天津蓟县黄花山的具体资料:黄花山山势险峻,绿树掩映,风光旖旎。早春二月黄花开遍山野,盛夏则松涛遮天蔽日,秋日满山红遍,冬季松柏映雪。但黄花山的名字实因春来黄色的腊梅花芳香四溢而得名。黄花山文化底蕴深厚,道教文化自明朝初年就在黄花山传播,后来万历年间敕建了黄花山兴隆观(读者请回想:《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说贾雨村是兴隆街的大爷),并赐岚峰道长为高子真人,当地人将此道观俗称为“铁瓦寺”,山顶还建有古烽火台。清康熙二十四年又敕建万寿兴隆观,将铁瓦更换成黄色的琉璃瓦,并被封为御用庙观,受北京理藩院管辖,观中道士为皇家谒陵咏经服务。
《红楼梦》中的贾二爷贾琏有一个小厮名叫兴儿,还有一个小厮名叫隆儿。我们用字典查一下贾琏的“琏”字是什么意思。琏:古代宗庙盛黍稷的器皿。贾琏的小厮名叫兴儿、隆儿,绝对是《石头记》作者故意安排的,意思是兴隆观就是贾家的宗庙。用兴隆观做宗庙的,除了爱新觉罗家族,就没有别的家族了。如果有人说这是巧合,那《红楼梦》文中的巧合也实在太多了吧?比如最简单的一个:薛蟠的生日是五月初三,恰好是康熙朝太子胤礽的生日。
《石头记》作者曹頫为了逃避文字狱,将“兴隆观(铁瓦寺)”改成“铁槛寺”,将“清朝王爷陵寝”写成“馒头庵”。太子胤礽死后被追封为理密亲王,正是葬于黄花山王爷陵寝。智能儿来自于“馒头庵”,智能儿影射太子胤礽。
“铁槛寺”和“馒头庵”这两个名字是有来历的,来源于诗句“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这句诗出自于宋代诗人范成大的《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
家山随处可行楸,荷锸携壶似醉刘。
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
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
蝼蚁乌鸢何厚薄,临风拊掌菊花秋。
《红楼梦》第十五回描写馒头庵有这样一段文字:“原来这馒头庵就是水月庵,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离铁槛寺不远。”馒头庵源于庵中“做的馒头好”的说法,不过是作者故弄玄虚罢了,本意还在于与“铁门槛”对应的“土馒头”,“土馒头”是古人对坟头的戏称。
除了范成大的《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这首诗中的“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的馒头代指坟墓外,唐代诗僧王梵志还有两首打油诗,其中的土馒头也指坟墓,其诗云:“世无百岁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槛,鬼见拍手笑。”、“城外土馒头,馅食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可见馒头确实指的是坟墓,智能儿来自于与铁槛寺(铁瓦寺)相隔不远的馒头庵(黄花山王爷陵寝),智能儿影射废太子。
史上记载:康熙四十二年(1703)五月,康熙帝以索额图“议论国事,结党妄行”之罪,令宗人府将其拘禁,不久索额图死于幽所。对索额图如此严惩的原因,直到五年以后(1708年)一废太子时,康熙帝才作了明确解释:“从前索额图助伊(胤礽)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 。”
到第二次废皇太子时,康熙帝更明确说皇太子问题根子在索额图:“骄纵之渐,实由于此。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就是说索额图之罪在于结皇太子党,骄纵皇太子,图谋篡夺皇位(玉玺)。
康熙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将皇太子胤礽废斥后,于康熙四十八年又复立胤礽为皇太子。
皇太子虽复立,但原有的君储矛盾并未解决,所以很快就又发生了严惩皇太子党的事件。这次抓的是步军统领托合齐。康熙议将托合齐“即行凌迟处死”,不久托合齐于监所病故后,康熙命将其“锉尸扬灰,不准收葬”。托合齐的罪状主要是:太子胤礽潜通信息,求托合齐等人,借助手中之权势,“保奏”他尽早即帝位 。这就是说,是皇太子在策划逼皇父尽早让位,因此,康熙帝怒不可遏。
《红楼梦》中智能儿私逃进城,找至秦钟家下看视秦钟,被秦邦业知觉,将智能儿逐出,自己气的老病发作而死,就是影射胤礽(智能儿)想和玉玺(秦钟)长久相伴,也就是说太子想提早即帝位,被康熙皇帝(秦邦业)知道,将太子胤礽(智能儿)废黜,自己又被九子夺嫡之事弄得含恨瘁死。
历史上康熙皇帝虽然不是被胤礽直接气死的,但康熙的死胤礽绝对脱不了干系。因为《石头记》暗示康熙是像隋文帝杨坚那样被下一个继位者秘密处死的。民间也盛传康熙是被雍正皇帝用一碗有毒的参汤毒死的。如果太子没有过错不被废斥,康熙就不会有那样悲惨的结局。
秦钟的父亲名叫秦(邦)业,太子胤礽的父亲康熙皇帝名叫玄烨,“业”字与“烨”字谐音。秦钟为秦业的独子,胤礽是康熙(玄烨)唯一的嫡子。这时候的秦钟不再影射玉玺,而是影射太子胤礽。
《红楼梦》中秦钟(胤礽)见父亲秦邦业(康熙)气死,悔痛无及,病情加重,不久病死。历史上康熙皇帝驾崩后,雍正继位,为了避讳,将废太子胤礽改名为允礽,允礽于雍正二年就病死了。
秦钟病死时对宝玉说了这样一段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胤礽是清代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明立皇太子,他自幼即聪慧好学,开讲经筵,主持祭祀,紧序有秩,作为康熙殷切期望的继承人,他不负众望,精通文韬武略,具有不俗的治国才能,这点即使是后来康熙帝对他失望透顶之时仍予以承认。胤礽数次监国听政,多少减轻了康熙的负担,对清朝极盛时期的来临,胤礽功不可没;但长期的养尊处优及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最终使其人格分裂,贤德不再;而对高度集权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来说,皇太子拥有的过多特权对其构成严重威胁。君储、父子之间的悲剧不可避免。皇太子废而复立、继而再废,使得晚年的康熙帝心力交瘁。总的来说,胤礽两次被废太子之位是因为他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秦钟临死前对宝玉说的话其实是太子胤礽自己悔悟,如果他当初能像雍亲王那样韬光隐晦,就不会有九子夺嫡的惨剧发生。
如果将《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这首诗当成艳情诗来看,脂砚斋说这首诗中的“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石头记》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石头记》中对秦钟的外貌描写是:“清眉秀目,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只是羞羞怯怯,有女儿之态,腼腆含糊……”秦钟的外貌脱胎于《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里所描写的美人,秦钟是美人,是香草美人。
《红楼梦》第九回写了宝玉、秦钟与香怜、玉爱之间的联系,请看第九回的原文——
更有两个多情的小学生,亦不知是那一房的亲眷,亦未考真名姓,只因生得妩媚风流,满学中都送了他两个外号,一号“香怜”,一号“玉爱”。虽都有窃慕之意,将不利于孺子之心,只是都惧薛蟠的威势,不敢来沾惹。如今宝、秦二人一来了,见了他两个,也不免缱绻羡慕,亦因知系薛蟠相知,故未敢轻举妄动。香、玉二人心中,也一般的留情与宝、秦。因此四人心中虽有情意,只未发迹。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
宝玉秦钟为宝、秦二人,香怜玉爱是香、玉二人。宝玉、秦钟与香怜、玉爱“四人心中虽有情意,只未发迹。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普通的读者可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如果读过东汉文学家王逸《楚辞章句》,就会明白这是“引类璧喻”的意思,即宝玉、秦钟、香怜和玉爱四位美人影射的是同样的人。而且,《红楼梦》第十九回宝玉又说林黛玉是真正的香玉。香怜谐音湘莲(柳湘莲),玉爱是宝玉(史湘云口中的爱哥哥),林黛玉是真正的香玉(香怜和玉爱),“香玉”二字是一条线索,将香怜、玉爱和宝玉、秦钟、柳湘莲和林黛玉连在一起。秦钟死了之后,他在书中的使命就由宝玉、林黛玉和柳湘莲等人来延续了。
(未完待续)
标签: 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