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狂一把:本人的“现代人生哲学”必将不朽!!!

爱语录 130 0

  笔者曾写过“我也狂一把”和“我再狂一把”的文字,合乎逻辑的结果无疑就会有今天的“最后狂一把:本人的‘现代人生哲学’必将不朽!”。

  “现代人生哲学”者,乃笔者自1981年始写的《人的宣言——人,要认识你自己》的别名。此文笔者整整写了20多年,今已彻底完稿。全文18万字。

  “现代人生哲学”通过确立三大基本原则或公理,将人类两千多年前渴望建造的“巴别塔”终于彻底地建成了——

  自发的自发性形态——婴儿时期——原始社会早期

  自觉的自发性形态——幼儿时期——原始社会中期

  自然的自发性形态——童年时期——原始社会晚期

  自发的自觉性形态——少年时期————古代社会——古典轴心时代

  自觉的自觉性形态——青年时期————近代社会

  自然的自觉性形态——中年时期————现代社会——现代轴心时代

  自发的自然性形态——老年早期——自由王国早期

  自觉的自然性形态——老年中期——自由王国中期

  自然的自然性形态——老年晚期——自由王国晚期

  夭折——“现代人生哲学”对当下人类个体命运的诊断;

  斩断夭折——“现代人生哲学”对当代人类个体的殷切呼唤!

  ——自1999年开始,“现代人生哲学”以公选课的形式在南开大学试讲,至今已讲了三年了。现在每年有240名学生选课。笔者的现代人生哲学已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不信?!

  ——王婆卖瓜?!

  请看我的弟子们是怎么说的!

  (说明:此书尚未出版,它被无耻的学术所拒绝)

  2002,12,27

  南开大学天然居

  附:

  南开大学学生谈《现代人生哲学》

  1先朱子者,朱子不遗。后朱子者,不能遗朱子——赵鑫 1

  2解读朱鲁子——潘勇 2

  3灵异的思想,人生的明灯——赵晶 4

  4有感于《真经在路上》——郭颖 5

  5另一种理想主义——黄君 6

  6做个现代人——曾帅 7

  7塑造完整人生——侯宏岩 9

  8学习《现代人生哲学》之所感——傅鸿雁 10

  9解读人生——张磊 11

  10走好人生每一季——李晶 12

  11夭折的人生——付宏炜 13

  12学习《现代人生哲学》的感受——贾雷 14

  13关于现代人的一些思索——张甲 15

  14现代人生哲学的启迪——刘珊珊 16

  15体味人生——廖继红 17

  16如何走自己的人生之路——涂昱超 18

  17高峰体验——现代人生哲学的幸福观——刘斌 19

  18感悟人生——陆婷娟 20

  19哲学的新视野——冯政江 21

  20“认识你自己”的现代诠释——齐艳红 22

  21“郁闷”新解——侧析现代人生哲学中的青年时期——樊绍卿 24

  22人类,完成你的第二次飞跃吧——贺子奇 25

  23感悟花絮,实实感动——周莲 26

  24我是谁——李菊 27

  25我们前进的方向——杨晓宇 28

  26最后的人生哲学——刘作锋 29

  27感悟人生——杨兰 30

  28由《现代人生哲学》所感——蒋慧华 31

  29构建沟通的平台——齐子懿 32

  30谈谈我对现代人生哲学的理解——郭松源 33

  31——120…… 34

  1先朱子者,朱子不遗。后朱子者,不能遗朱子——赵鑫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0级 0010834

  此朱子者,非彼朱熹之谓也,此朱子所指的乃是朱鲁子。昔日军中圣人、大军事思想家孙武所著一部兵法,旷古烁今,明人茅元仪称言“先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以道其大成。今日,朱鲁子高屋建瓴地吸收前人成果,发前人所未发,构成现代人生哲学的大框架。前人之说,既已备述;后世之人,恐亦只可在此框架内做增补而已。故而,朱鲁子当称此谓“先朱子者,朱子不遗。后朱子者,不能遗朱子。”

  虽然朱鲁子自认师承马斯洛,但他对前人优秀思想的继承却无门派之界。不论老庄、孔孟,凡对人生哲学有借鉴裨益之思想,概予吸收。恰逢同室一人借阅熊十力《唯识论》,信手翻来,虽不大懂,但觉其在人性及人生之发展上多有与朱鲁子暗合之处,学生不才,试述一二。

  在人性发展上,熊老先生似有以下几论:一不滞不断,曰恒转,一曰自性,一曰生生之象。先说恒转,亦即为破,破之不息,成之不止。不然,则易流于滞留,而有失于其生生之性,不免于僵化。此恒转之意,其精在于一字:易。其鲜明于异在的特性,而又在其对现存现实的否定之中完成其意义。而在朱鲁子的现代人生哲学中也正体现着“易”字之精妙。从“人——>从——>众”,又到“众——>从——>人”的循环中,或是从对比于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的思考,而将人生分成九个阶段,无不是在不停的破而后立中提升着人生的境界。若非如此,人生必至夭折而无法遍历其人生的春、夏、秋、冬。

  其次,是自性,或可说是理性吧!它使实体变成功用成为可能,若人有真正之最后解放,非由自性而不得它径也。熊老先生所不敢确定的人之最后解放已为朱鲁子明确指出:确有,即自然之境。而两者对其途径之描述则不谋而合,只是朱鲁子的论证更具逻辑力量。按照朱鲁子的自发——>自觉——>自然理论,唯有那些能在自觉阶段破而后立的人方有望达到自然的境界。何谓自觉?理性是也。只有理性高度发达的人,才能更进一步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三是生生象,此之为强调其生生不息之气象之劲之健之活而无他图。然在世之人或诱于物而守其终,或滞于见而争于是非,或更有甚者不守不固而归无为空有之境。诚不观大化宇宙之生生象使然。而在朱鲁子看来,诱于物者可归于理性僵化之中年人,滞于见而喜争是非却是少年习性的显露,而最后一种可归于那些笃信宗教以求解脱者,此种人在某些时刻或能达到类于自然之境,但因非由理性发展而来,终归于虚幻。在朱鲁子的理论中,各色人等在人生发展的九个坐标中尽可对号入座,既给人以警醒,又使人们可以看到前途和希望。比诸熊老先生之言,尤可给我们指引和启迪。

  我得睹熊老先生大作实属偶然,但从中却不但可看出朱鲁子在人生哲学领域非只是集大成者,且屡有突破,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我辈得闻先生大道,受益匪浅,幸何如之。

  2解读朱鲁子——潘勇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0110420

  没有伟大时代就没有伟大思想,没有伟大思想就不会产生伟大时代。

  这是一个伟大时代,朱鲁子的现代人生哲学就是这个伟大时代的伟大思想。请看:

  “谁说思想家都是生不逢时的?”

  “大多数人都这么说。”

  我要说:这是蠢人的狗p!

  所有的思想家都是恰逢其时的!

  从苏格拉底,到尼采,到马克思;

  从孔子,到李贽,到……!

  思想家必与鱼鳖虾蟹同时代,

  思想家必与虎豹狼豺同时代。

  思想家是众人难以理解的,

  理解了思想家你就是思想家。

  思想家是永恒孤独的--他是山峰,

  思想家的使命是使他人成为思想家。

  思想家在他人成为思想家时已经死去,

  但,这是假象,

  思想家无时不在他之后的思想家中复活!

   振聋发聩,来自生命深层力量的呐喊。的确,在别人看来做思想家是痛苦的,他们神经质的语言,离经叛道的行为使他们在所谓“现实社会”的高墙前屡屡碰壁。他们实在承载了太多。但他们是快乐的,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构建的人生哲学在理想的峰巅为人们树立了一座丰碑。我不想多说什么,只捡我最感兴趣的略谈一二。我最感兴趣的当然是朱鲁子的人生,一个讲人生哲学的人如何运行他的人生。关于朱鲁子的人生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人生是‘毁掉了’的”,但他又说了,注意,他又说了:“一把辛酸泪!也是无悔的!”好,非大性情之人不可出此言;非大气魄之人不可出此言;非对宇宙之理大通晓之人不可出此言;非对自然之机大透彻之人不可出此言。

   万物之理,全在自然。何以达自然之境,朱鲁子人生哲学云:自发,自觉而至自然也。人在童年,当天真烂漫,纯朴无瑕,童言无忌,无忧无虑,而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过分早熟,失却天真;人在少年,当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勇往直前,敢做敢当,而不能瞻前顾后,畏缩不前,少年老成,老气横秋;人在青年,当认识自我,谦虚谨慎,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而不能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心猿意马,胸无大志;人在中年,当勤奋自重,责无旁贷,事业有成,硕果累累,而不能浅尝辄止,一暴十寒,怨天尤人,功亏一篑;人在老年,当无拘无束,逍遥自在,返朴归真,返老还童,而不能利欲熏心,贪得无厌,风烛残年,老牛破车……

   人生之理,在其间也!

  面对世俗所谓思想家都是生不逢时的言论,朱鲁子以一个思想家的气魄写道:

  我不会写诗,

  我无诗可写!

  ——落在纸上的,

  是无限悲悯的眼泪!

  ——飞出喉咙的,

  是燃烧着愤怒的战歌!

  谁说思想家都是生不逢时的?!

   朱鲁子是真正的思想家,夭折与复活构成了他思想的两大核心。人生在世,当斩断夭折,将人生四季推向那天地一片洁白的冬季。

   ——学生我也狂一把:本人有一篇文章可以传世!

   恒星自己发光,

   月光来自太阳。

    太阳不灭,

    月亮注定会发光。

    《解读朱鲁子》是我为《现代人生哲学》写的作业,

    它就是月亮。

    《现代人生哲学》注定会不朽,

    我的文章必将传世。

  3灵异的思想,人生的明灯——赵晶

  ——学习《现代人生哲学》有感

  保险系2000级, 0012057

  从小就对哲学感兴趣的我,读过不少大哲学家,大思想家的著作,也听过不少激情飞扬的演讲。但读多了,听多了,总觉得他们的思想和论调无非就是那几种,甚至有些雷同。但听了朱鲁子的现代人生哲学课,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以致我的脑子里一直闪现着一个词——灵异。我不是一个思想家,更不是什么评论家,所以我没有资格说朱鲁子的思想和文章必将传世,但是正像朱鲁子本人说的那样,正确的理论具有自我实现的功能。“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我个人认为朱鲁子思想的灵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提出“夭折”的思想。在他的文章里提出“夭折——当下人类的宿命”的思想。也许你是个百岁老人,还精神矍铄,但是我要说,不,你的人生是夭折的。这个思想乍听起来似乎难以理解,似乎与我们平时接触的哲学思想大相径庭。这也正是朱鲁子思想灵异之所在。朱鲁子提出人生发展的三个阶段:自发,自觉,自然。即:

  自发的自发性形态——婴儿时期

  自觉的自发性形态——幼儿时期

  自然的自发性形态——童年时期

  自发的自觉性形态——少年时期

  自觉的自觉性形态——青年时期

  自然的自觉性形态——中年时期

  自发的自然性形态——老年早期

  自觉的自然性形态——老年中期

  自然的自然性形态——老年晚期

  我们的大多数人只到了自发的自觉性形态或自觉的自觉性形态,能达到自然的自觉性形态的人很少,而能到达自发的自然性形态和自觉的自然性形态的就更寥寥无几。就我本人来讲,这个理论是我最欣赏的理论之一,也是对我最具启示的理论。因为在这以前,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们人类社会越发达,越进步,越文明,人们反而越不满意,越觉得活得很累,不自在呢?现在,朱鲁子的理论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因为我们是“夭折”的,我们还没有进入自然阶段。没有进入自然阶段,我们就无法达到其所说的“无拘无束,逍遥自在,返朴归真,返老还童”,没有进入自然阶段,我们就注定还要受这样那样的限制,受条条框框的制约,人生必然不能完整。当我第一次解读懂这个理论时,我觉得它就像是一盏明灯,给在黑暗中摸索的我指明了方向,令我景仰。

  朱鲁子思想的第二个灵异之表现就在于,我认为,他是把古今中外东西方思想结合的最好的一个。一般人都认为无论如何是不能把老子,庄子的思想和《圣经》的思想相提并论的,而“神创论”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水火不相容的。而在朱鲁子的思想体系里,你既可以找到中国古代的传统的儒家,道家思想,又可以读到《圣经》中留给人们的启示,既有佛教的“轮回”,“因缘说法”,又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我觉得他是集各家思想之大成者。而同时又不拘泥于各种思想之中。他提出的三原则——(一)人是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辨证统一。(二)在人身上,精神存在高于物质存在,是物质存在的本质只所在。(三)精神存在是精神和精神形态的辨证统一——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同时又是对其的发展和创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朱鲁子思想的第三个灵异之处在于他善于发现自我,揭露人性的基本矛盾。精神和精神存在的矛盾是人的基本矛盾。他还说,每个人都是国王与奴隶的孩子。每个人身上都有“俄狄浦斯情结”,这些思想都是以前我闻所未闻的,以前的思想家似乎总在回避一些这样的问题,而朱鲁子敢于揭示这矛盾,是否也是他“自然”的一种体现呢?

  以上是我上《现代人生哲学》的一些感言,不知是否正确,还是那句话:“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吧。

  4有感于《真经在路上》——郭颖

  2000级数学(试点班),0010028

  朱老师认为在当下人类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上,个体的最终解放难于上青天,而我不希望“夭折”也成为我的宿命,所以我牢记朱老师的这句话:“每一个真正献身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的人,都是在为自己的最终解放开辟道路。”,并且时常提醒自己“必须忍耐这条道路的辽远,因为每个环节都是必要的;这是说,必须在每个环节那里都作逗留,因为每个环节自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形态。”在我们为自己的解放开辟道路的时候,不要抱怨走你选择了的道路的艰难,因为真经在路上。

  我想结合我的经历来谈一些东西。我们班的很多人都有过一个非常压抑的时期,虽然现在好多了。平均起来,每届数学试点班有一两个女生,几度出现过一个班里没有一个女生的情况,所以我们四个女生在班里比较醒目,但我们也没有受到什么过多的照顾。我们也要硬着头皮到黑板上去做可能是做不出来的题目。我们总是能遇到很多难题需要做,每逢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道或几道难题找人上去做的时候,大家就很紧张。每一届数学试点班都有因为考试没过而被劝退的学生,虽然这些人都很聪明。我们班也有,我们是在他走的那天才知道的,我和另外几个同学去送他时的那种感觉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给我们上专业课的老师都是博导或教授,那是些全院最牛的老师,我们的做业和考试难度与数学院的其他专业没的比,我们可以到陈省身先生家里去座谈,并和他合影,让他给我们签名,全校的大一新生里只有数学试点班的学生因被照顾而住在校本部,数学院对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照顾,所以有时我们会有种优越感,可是在一个高手如云的集体里,在一个周围总是有你很努力却至少是暂时无法超越的学生的环境里,在一个老师总是有东西可以为难你的情形下,在你总是觉的自己没出息的日子里,我们有时会自己问自己“你是怎么了”。在接受了朱老师关于“真经在路上”的言论后,我觉的自己好像也是在走一条取经之道,如果让我没有经历什么“磨难”,没有经过什么努力拼搏就取得了一些所谓的成就,那么那就根本算不了什么成就;如果等待一道难题时,我直接看了答案,那我就体会不到那种费尽了脑子做出了一道题时的喜悦了;如果将要发生的事情不再是不可知的,那么我虽然不会遇到突如其来的打击,却也享受不到意外发生的喜悦之情了;如果压力可以全都消失,那么我还有什么紧张的期待,我还能够享受到目标实现时的 那种兴奋吗?唐僧和悟空并未笨到想不出“直上西天”取经之捷径的,他们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唐僧去西天所走之路---条充满了苦难、荆棘、鬼魔之路。这条道路看似曲径却不失为一条捷径。“真经”之取得非一日一时之功,更非心猿意马之徒可唾手之果。我想到了您的教导“人在少年,当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勇往直前,敢做敢当,而不能瞻前顾后,畏缩不前,少年老成,老气横秋;人在青年,当认识自我,谦虚谨慎,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而不能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心猿意马,胸无大志。”,还有您常说的“必专心然后有得,必合法然后能超。”。的确,“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雨雪搏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我会继续为了人生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如果我没有在数学王国里走一条崎岖的道路,又怎么能体会到一位学者曾吟诵过的一首小诗中描述的美---“一粒沙里有一个沙漠,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将一切握于你的手掌,一切即是刹那时光。”

  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大意是:一个诗人在一个有雷雨的晚上,到户外去感受自然的伟力,寻找写诗的灵感,一位农妇看到他后十分诚恳的请他到她家去避雨,因为那时诗人已经被雨水淋透,冻得瑟瑟发抖了,可是诗人执意在外面继续行走,他害怕错过了可能偶然闪现出来的思想的灵光。事后,诗人病了一场,于是农妇嘲笑诗人的愚笨,但是她却不知道那次经历促使诗人写出了不朽的诗篇。由此,我想到了“历尽万般红尘劫,犹若凉风轻拂面。”朱老师您这样不求功名利禄,潜心研究自己钟爱的东西,并将其传播于世的人是我们南开的福音。希望您能够坚持开这门课,让更多的人得益于您思想的熏陶。最后,我想告诉您我曾听到的一句话,那就是“哲学源于惊异”。我期待着您有更多的文章问世,以便于我们喜欢您的人对人生的探索。

  2002年12月

  5另一种理想主义——黄君

  ——论现代人生哲学的个人意识

  2001级法学,0111546

  这学期选修了朱鲁子老师的现代人生哲学,感觉受益匪浅。

  鲁子先生的人生哲学的核心思想在于:人生来注定是夭折的,达不到一种完满。人生哲学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每一个人学会斩断这夭折的命运。我愿意将朱先生的这种哲学理解为一种理想主义。理想主义应该是:将最高追求界定为一种完满,而且坚信这种完满可以实现。如果说推着大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昭示着我们的人生注定残缺,我们的人生注定不完满,或像加缪所认为的,人只能带着裂痕生活,那么朱鲁子的哲学就是一种指引我们把西西弗斯的大石推至山顶的理想主义,一种超越了神话与命运、超越了世俗的理想主义。

  鲁子先生曾说自己的人生是“毁掉了的”,一把辛酸泪,也是无悔的。我相信他的哲学是来自他数十年的孜孜不倦的研究,也来自其个人生活磨砺的人生真谛。这是一种个人化的哲学,因为他所追求的是个性化的人生完满。看透人生的残缺再去追求人生的完满。这就是鲁子先生的哲学,鲁子先生的理想主义。它是以个人为本位的,这也正是它相异于传统的道德理想主义的地方。同时这种相异也就是超越。

  中国传统的理想主义都缺乏个人意识,它们总是以某种超验的或历史的终极之物为本位,要求人们为之献身和奋斗,如传承数千年的“大同社会”和移植过来的“英特纳雄耐尔”的理想。80年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不时所欲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在中国人的现代观念中植入以自由为核心的个人意识。90年代中国出现了向传统理想主义的回归,即一种道德理想主义。理想固然是个好东西,但要看以什么作为理想的依归。而在现在,我们看到的仍然是一些“民族”“人民”“贫苦民众”等神圣词汇。显然,这种理想主义不是自我的精神拯救,而是救世的工具。不是以个人的内在信念和自我意识作为支撑,而是将自我融化到群体中。我们无意也不能回避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然而个人在理想之中消失,个人成为无足轻重之物,我们很难想象这种非个人化的理想主义对现代人有什么持久的吸引力。

  相形之下,鲁子先生的人生哲学(我更愿意称之为理想主义)似乎别有境界。它所论及的人生悲剧、夭折及不完满都是从个人出发的,因此显得更为真实。同传统的理想主义一样,鲁子先生的哲学考虑的问题也是拯救,但这是一种个人的自我拯救,是为了实现人生的完满而与夭折命运的抗争。它并没有赋予任何社会的、道德的神圣使命。我认为,鲁子先生的哲学是超越这个世俗社会的个人意识的呐喊。显示了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抗争悲剧命运,争取自身完满的非凡勇气,显示出一个世俗社会中的思想者所真正拥有的精神力量。

  这就是朱先生的哲学,一种个人本位的,开放的理想主义。它以世俗人生为背景,又超越了世俗。它是人生悲剧的微笑,是世俗社会的精神乌托邦。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人生哲学将为更多的人们了解和接受,并日益显出其划时代的思想魅力。

  6做个现代人——曾帅

  2001电信,0110431

  我们活在现代,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我们能说我们是“现代人”吗?在理解了朱鲁子的《现代人生哲学》后,我发现了以前我所想的现代人的概念是错误的,如此地错误以至于与其原意恰恰相反。

  在现代人生哲学中,“现代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这种哲学的物质实例,是这种哲学的具体行为对象。要理解现代人生哲学中的现代人概念,首先就必须从人的本质,人的基本矛盾说起。“现代人生哲学”认为人生基本矛盾是:精神与精神形态的矛盾。她提出了三个基本公理:

  人是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辩证统一;

  在人身上,精神存在高于物质存在,是物质存在的本质之所在;

  精神存在是精神和精神形态的辩证统一。

  “人生基本矛盾“的发现和揭示,是“现代人生哲学“的首创。有了它,个体的人生(以及类)就有了辉煌的坐标:

  自发的自发性形态--婴儿时期--原始社会早期

  自觉的自发性形态--幼儿时期--原始社会中期

  自然的自发性形态--童年时期--原始社会晚期

  自发的自觉性形态--少年时期----奴隶社会

  自觉的自觉性形态--青年时期----封建社会

  自然的自觉性形态--中年时期--资本主义社会

  自发的自然性形态--老年早期--共产主义早期

  自觉的自然性形态--老年中期--共产主义中期

  自然的自然性形态--老年晚期--共产主义晚期

  有了以上人生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具体“坐标”,则“现代人”问题 将得到清晰的理解。通过上面的“坐标”不难看出,所谓“现代”或“现代人”问题,是人类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时代的一个“时代”问题。这一问题,在具体的个体身上是始终存在着的,它构成个体人生发展轨迹的一个具体的中介环节,它标志着个体理性真正地成熟——达到中年时期的自然的自觉性形态。而在精神上达到人生的自然的自觉性形态之前,个体是没有资格即不配称为“现代人”的。精神分析大师荣格对于“现代人”的评判确定了规范的标准,他认为一个现代人是这样的: 一个人只有超出了属于过去的意识阶段,并完全担负起他的世界所赋予他的职责时,他才能获得充分的现代意识。要做到这一点,他必须头脑健全、技艺精湛——他必须取得与其他人同样多的成就,甚至更多一点。正是这些品质使他得以获得下一个最高的意识水平。”以上说了这么多其实都不是关键,关键是我们怎样在这种哲学的指导下,真正做一个“现代人”。我们要做一个现代人就首先要放的开,放的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排除世俗的干扰,回归到一个真实的,自然的,率性的自我.现实的物质世界是客观的,太过的自然必然导致自我与现实的冲突,这样的结果使大多数人进入了自觉性阶段,现实中某些在中年时代功成名就、硕果累累的科学技术专家、政治家、艺术家、思想家等等,他们并没有什么系统、科学的人生哲学理论指导,但他们却取得了巨大的现实的成功。他们通过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不懈努力而使自觉性实现自身即转化为科技文明成果的同时,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自然性、情感等非理性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这就为他们向自由的、真正属人的自然性形态飞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来,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进入更高一级的人生境界,应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之事。然而,在现实中却并不这样简单。这些有所成就的中年人,他们的成就越大,其理性的自觉性形态就越牢固,同时其自然性能量就越丰富,但由于是在自觉性形态里,所以这种能量只能以潜在的形式存在。因此,如果没有科学的人生哲学理论指导,不把潜在的自然性和情感能量唤醒,他们是很他们是很难超越自身的现实状态即自觉性形态这一理性结构的。例如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事业成功的中年人直至老年阶段都是循规蹈矩、冷酷无情、理性十足的。

  作为现代的青年,我们要斩断夭折的宿命,不是要直接跳过自觉性阶段,而应该在现代人生哲学的指导下义无反顾、英勇无畏、一往无前地投入到实现自觉性精神即创造理性文明的伟大事业中去。作为觉悟、认识了自己的人,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积极地吸纳、整合人类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站在前人的肩上,深悟“得道者普渡众生“的真谛,坚决地诀别了令人迷恋的童年生活,在现实的理性生活中认识到矛盾的必然性并真正顺利地实现出自觉性的精神来的同时,创造出饱满的、丰富的自然性精神。

  我要为做个现代人而努力!!!

  7塑造完整人生——侯宏岩

  ——对《人的诞生》的理解

  数学科学学院2001级计算班, 110118

  人生道路从一个人诞生时刻起就已铺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能更长些,没有人愿意做夭折的人。但是,从人生哲学的角度讲,一个寿终正寝的人不一定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人生。如果用春、夏、秋、冬来比喻人生四季的话,大多数人都夭折在秋季,甚至是夏季。既然“夭折”是当下人的宿命,那么如何去塑造完整的人生呢?答案就在诗——《人的诞生》里。

  人的诞生

  人

  从

  众

  (即:人——从——众,众——从——人)

  人的诞生的第一个过程是人到社会去体验人生的过程。这就是唐僧取经的过程。它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艰苦的。唐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方能取到真经。人在社会里也是几经沉浮的。社会的种种磨难就相当于取经路上的妖魔鬼怪,不战胜他们难以取到真经。而人们就是通过战胜这一个个妖魔鬼怪,从而完善了自己,取得了事业的辉煌,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达到了心理的满足。这种满足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认识几个字就对自己很满足了,而有人非要博士毕业。所以这种自身价值,或是个人事业是可大可小的,只要自己觉得无憾即可。

  人的诞生的第二个过程是走出社会,返回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喧闹到平静,由烈日到夕阳,它是一种彻悟,是回归自然的恬然。当你的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当鲜花和掌声将你淹没之时,当社会把你捧到高高的领奖台上之时,你能否急流勇退呢?你能否走出那喧嚣和浮华而走向平静?你能否由社会而返回你自己呢?如果不能,即使你在社会里极其辉煌,甚至富可敌国,你也不能算是拥有了一个完整的人生。如果说人生有缺陷的话,那么人们往往缺少的正是这个过程,人们往往迷失在社会的种种诱惑中而无法自拔,他们在拼命地追求,永不满足。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不可以说他的人生不辉煌,但他的人生完整吗?他为了永远做皇帝而不停的寻找长生不老药,他无法放弃皇权,终于迷失在社会里而无法返回自己。因此,他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记得小时候读过一篇文章《为钓而不为鱼》,讲的是一位喜爱垂钓的老者,每每去湖中泛舟垂钓时,从来不带鱼饵。因而他也从来钓不到鱼,但他并不计较,仍然钟爱他的垂钓。我想这位老者不为鱼而钓正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他钓却不求得鱼,自然而然。一切已心足,无所为,无所求。试想,夕阳映照的湖面,微微荡漾的轻舟,闲来垂钓的老者,这是一幅多么恬然的画面。这就人生的冬天,这就是自然。

  走出嘈杂的人类社会,走进平静的人生冬季,那里才是人生的极乐。

  如果说青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中年是正午的烈日,那么人生冬季就是夕阳,不要因迷恋烈日的炽热,而忘记了“最美不过夕阳红”。人生冬季才是人生最美。若要拥有一个完整的人生,你的人生应该这样走过:

  人——从——众(然后再到)众——从——人

   2002-12-3

  8学习《现代人生哲学》之所感——傅鸿雁

  历史文博,0011175

  我已凝神思索了好半天,不知该如何下笔从何说起。说是写一篇论文,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是一篇类似感想的东西。鉴于我的不善表达和一般的文笔,我不知用怎样的办法吸引住老师的目光。在这里,我堆砌了一些学习《现代人生哲学》的感想,冒着被老师判不合格的风险,我试着走了这一步。“必专心然后有得”。我想我是专心的,不然不会有那么多的感想争抢着从脑子里涌出。筛选之后,我写下了这些文字。

  “当一种哲学远离了对人的认识的时候,不配称为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现代人生哲学》是纯粹意义上的哲学。这些日子以来,我一直被它的独特与精彩感染着。第一次意识到人类正处在一个科学技术如此发达却拯救不了自己夭折的宿命的尴尬的境界;第一次听到原来真正的人生基本矛盾是精神和精神形态的矛盾;第一次听到对俄狄普斯故事的精辟释读;第一次听到如此令人振奋的话“有了爱情就有了一切,没有爱情一切皆无”……了解这些东西是让人兴奋的,以至于脑子里有某些东西一直跃跃欲试。而真正令我自己感动自己的是,在长期的影响和熏陶下,我无意识中把课上所学应用到实际中去,那就是——坚定了自信。老师曾似调侃地说过“中国目前没有思想家,如果有,从我开始”。这是盲目自大吗?不,这分明是自信十足的表现。一个人失去自信,无异于建筑物失去了根基,即便暂时不会倒塌,也会被列为“危房”之类。在目前天津“危改”的大潮中,我们是否也该看清形势认识自己,构建起我们人生的根基——自信呢?把一部分人的盲目自信排除在外,对于正常人来说,一旦建构了自信,就不会再把目光盯在周围琐碎事物上,不再怀疑和顾虑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是用一种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这样的自信无疑排减了烦恼、增添了快乐,从而把自己带到一种良性循环中去。这样的自信正是我们每个人所向往与需要的。老师的自信着实让人羡慕,虽是老师的学生,虽也想和老师一样,但人生阅历和知识的缺乏只能让我们一点一滴地积累。“人皆可以为尧舜”。有了这样的自信,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我们都是坚不可摧的!有了这样的自信,成功必将光临!期待并预祝老师的“现代人生哲学”思想得到更广泛的认可,有关书籍早日出版发行。

  9解读人生——张磊

  保险系,0112157

  人生问题是困扰人类人生问题最重要的问题,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千万年中,无数的智者和贤哲为解决人生这一谜题而耗尽心力,也留下了无数闪烁着人类文明之光的辉煌成果,然而,他们始终无法给这个迷团一个彻底的解释。现代人生哲学正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复活先哲的思想,用现代哲学思维具体考察人生问题,并力图解决人生之迷。

  人生哲学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是建立在一系列原则和公理的基础上的。首先,人是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的辨证统一。这一论点是经过先人充分论证了的。第二,在人的身上,精神存在高于物质存在,是物质存在的本质之所在。这一原则并不否认物质存在的重要性,但对于人来说,肉体只能是精神的载体,精神一旦在其基础之上产生,便后来居上,成为人的本质和命运的决定因素。第三,精神存在是精神与精神形态的辨证统一。

  在明确了人生哲学的基本原则之后,探讨人生哲学的平台也就建立起来了,在这个平台之上,人生发展的脉络可以一览无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生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再到自然的发展过程。

  人生的发展始与自发性。在自发性的阶段,又可分为自发,自觉,自然三种形态,它们分别与人的婴儿时期,幼年时期和童年时期相对应。在人生的这个阶段,人因当天真浪漫,纯洁无暇,尽情享受儿时的乐趣,切不可少年老成,更不能揠苗助长。对应与人类社会,这正是原始社会,没有任何礼法的约束,一切简单而又直接。

  在自发性与自然性形态之交,即童年后期到少年前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人的理性已经开始形成,自觉性与自发性激烈斗争,并极力要冲出自发性形态的束缚。这也是一个少年天才出现的时期。对于人类社会来说,第一个艺术的高峰也到来了。从欧洲的岩画到东方的彩陶,无不体现了这一点。

  自发性的自我扬弃促使自觉性发展起来,最终打破自发性形态,迎来了自觉性形态。理性逐渐壮大,人生走出童年,迈进少年的门槛这是一个充满混乱,但又激情勃发的时期。在成年阶段,终于硕果累累。个体的少年,青年,老年对应于人类的总体,则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再自觉性的前期,人类文明经历了一个波澜壮阔的轴心时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中,几乎集中了古代所有伟大的思想家。东方的中国正是春秋战国,老子孔子横空出世,庄子等人又缔造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而西方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也达到了顶点,西方文明的源头也开始奔涌。这一切不能不说是应运而生。而到了资本主义时代,更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达到了又一个高峰。

  自然性是自觉性的自我否定,这是从心所欲的阶段。也是只有少数伟人得以到达的境界。而人类社会也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

  对于多数现实个体来说,人生似乎都终止与自觉性阶段,很少有人过完一个完整的人生。但我们了解了人生的规律性之后,我们就可能斩断当下人类夭折的宿命。科学的理论具有自我实现的功能,现代人生哲学必然被世界所接受。引导人们终其天年,拒绝夭折的宿命。

  10走好人生每一季——李晶

  国际经济贸易系,0011847

  现代人生哲学将人生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然而大多数现代人却只走到了秋季甚至夏季,而未能到达人生的最高境界—冬季,就匆匆地结束了他们的人生之旅。使本来应该完美的人生不免留下了遗憾。为了拯救人类“夭折”的宿命我们大声疾呼:我们不要“夭折”,我们要过冬季!

  人生四季和自然中的四季一样有着其不可改变的内在规律,要走好人生每一季就必须按其内在规律循序渐进,只要勇敢者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就一定可以登上人生的最高峰。

  春季是播种的季节,万象更新活力四射,正是新生命的开始,也是为人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在这个季节里,人生的种子开始发芽,在这一阶段必须依照它的本性使其自然发展,切不可拔苗助长,否则就会导致相反的效果从而影响其一生的发展。这正是一个人的童年阶段,人在童年当天真烂漫,纯朴无暇,童言无忌,无忧无虑。

  夏季是成长的季节,成长的过程是艰辛的,它需要不断的积累与努力,成长中充满了艰辛与磨难,只有经过了这个阶段的人才会充满内涵与魅力。人处于这一季节必须不断的学习,并且将自己的错误与无知暴露于人前,才能不断的自我完善。如果在这一阶段的人瞻前顾后,畏缩不前或者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个体的发育将会受到巨大的影响而发育不良无法结出硕果。人在少年当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勇往直前,敢做敢当;人在青年当认识自我,谦虚谨慎,忍辱负重,卧薪尝胆。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它意味着成熟与收获,这是长期积累与奋斗的必然结果,满眼的金色诉说着成就与辉煌。处在这个季节就应成熟稳健,懂得储藏,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好物质上的准备。有耕耘才有收获,浅尝辄止,一曝十寒,怨天尤人只能是颗粒无收,如果在这个季节中未获得应有的收获,冬季就无法到来,或是未到达冬季就已经离去了,可悲可叹!人在中年当勤奋自重,责无旁贷,事业辉煌,功成名就,达到自我完满。

  冬季是回归的季节,万物恢复了宁静,开始了又一次的孕育。如果说秋季是人生最辉煌的季节,那么冬季就是人生最幸福的季节。只有经过了春季的孕育,夏季的成长,秋季的收获的人们才能真正体味到冬季的宁静与祥和,那种与世无争的心态,那种大彻大悟的境界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冬季里没有了忙碌的身影,有的只是一份谁也带不走的自然与恬静。当天地融为一体生成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时,你怎能不豁然开朗?怎能不心胸开阔?怎能不与自然融为一体,变成自然中最自然的一部分?人在老年当无拘无束,逍遥自在,返朴归真,返老还童。

  人生如四季,只有认真走好人生的每一季才能登上人生的最高峰享受人生的最大乐趣—高峰体验。春、夏、秋是走向冬季的必经之路,如果急于求成就不免功败垂成,如果毫无斗志就无法斩断人生夭折的宿命。

  只有现代人生哲学这把利剑才能斩断人类“夭折”的宿命,只要在现代人生哲学这盏明灯的指引下勇往直前就一定能过走进那令人神往的人生冬季。

  11夭折的人生——付宏炜

  ——我对夭折问题的一点看法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系2000级,0010299

  “夭折,是当前人类的宿命。”这是人生哲学课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也许是由于“夭折”一词比较难以让人接受的原因,开始时我也曾彷徨过一阵子。然而现在,我忽然觉得:人生重要的是活得充实,只要坚持向着心中的目标走下去,至于是否是夭折的,似乎也不是那么重要。

  记得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孩,正值风华正茂之时,忽然一次体检化验中得知,自己患了可怕的癌症.于是他觉得很苦闷,仿佛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他离开了学校,终日不见笑容地躺在窗前的病床上,但身体却一天比一天差.忽然一天,正当他在窗前瞭望时,一片阳光映入他的眼帘----一个美丽的女孩.她叫他走下病床,她叫他走进生活,她叫他走进人生.他们从陌生人成为朋友,从朋友成为恋人.而男孩也在她的支持下读完了高中并成功的考入了大学.然而就在他收到通知书的一刻传来噩耗:女孩死了,死于癌症.原来在两人相见之前她也已患了癌症。

  我要说的是那个女孩.我不知道她的死是否算为夭折,然而我却知道,她的人生,每一秒都是精彩的.她虽然患上了不治之症,但她在有限的生命里,完成了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件事-----将阳光分给另一个不幸的人,而与此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更多的阳光.爱过,拼过,虽然可能仍无法摆脱“宿命”的安排,然而我想那个女孩也应该无憾了。敢爱,敢做,敢拼搏,这不正是我们很好的榜样吗?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许许多多的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建立和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毛泽东,周恩来,以及许许多多的名字将永远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也许他们无法摆脱政治家夭折的宿命,然而我认为,他们每一秒都是充实的,是精彩的.他们不但让自己获得了累累的硕果,也让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充满了斑斓的色彩。没有他们,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更不会有我们幸福安定的生活。他们也许是夭折的,但他们夭折得有意义.他们的夭折值得我们反思,而他们也正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牛顿在物理学领域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而晚期的他却沉迷于神学.也许在他个人来讲找到了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是摆脱了“夭折”的命运,但他抛弃了他一直努力和奋斗着的事业,抛弃了他曾深爱的物理学。达摩飞升后仍念念不忘普渡众生,而他却无声的抛弃了这片需要他的土地。这样的人,我鄙视他!

  生命的精彩不在于它的长短,而在于中间的分分秒秒。蝴蝶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这短暂的生命却体现了它全部的美丽.能以最终的夭折换取一生的美丽,我想这是值得的。所以,我不必为夭折而烦恼.能够摆脱夭折的宿命固然是好,但独善其身却非我所求。我们的世界美丽的东西何止千千万万,只要去追求,去努力,让精彩充满生命的每一分钟,那也就此生无憾了。

  后记(写给老师的话):由于我是一个理科生,作文章水平有限,对课程理解不够深刻,浅薄之处,请老师不要见笑。也使我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我选了您的课,在课上收获很大,这里向老师表示感谢。同时衷心希望您的书和您的哲学可以早日面向大众,成为世界哲学史上重要的一部分。最后,祝愿老师可以早日进入“人生的冬季”,也祝愿所有的人都“活它个春夏秋冬”!

  12学习《现代人生哲学》的感受——贾雷

  医学院,0111108

  本学期学习了朱鲁子老师的《现代人生哲学》,接触到了一种全新的人生哲学观念,朱老师的人生哲学是与众不同的,能够给人独特的,独具魅力的感受。我的这篇文章与其说是论文,不如说是我的一些感触的集合。因为我在上课时,几乎每节课都会有些感想。当然感触最深的还是《现代人生哲学》的经典问题——“人,要认识你自己。”人,一直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乃人生之完美境界,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可否认,首要问题是要认识自己。从“斯芬克斯之谜”到苏格拉底明确提出这个问题,人们从未放弃过对人生真谛的探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的“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而是生活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关系,特定的文化中的。因而,认识自我,无疑是一个对于人类来说几乎最难的问题。面对难题,人类应该怎么办呢?在《现代人生哲学》中,朱老师这样告诉我们:夭折——对人类的诊断,对人类命运的剖析;超越——斩断夭折的利剑;终结夭折——我们的最终目的。

  的确,人生在世,有的人,他的生理年龄很长,但实际上,他的生命状态却可能是“夭折”的,而有些人虽然不幸早逝,但他的生命却早已走过了春夏秋冬的四季。朱老师用“夭折”这个特指个体生命不能终其天年的词汇来为我们刻画出当下人类的宿命。然而“夭折”是必须斩断的!怎样斩断?唯有超越,超越,再超越,使“超越自我”成为一个无穷的过程。这样,在完成了自我的超越之后,就能达到了如下的人生胜景:

  “人在童年,当天真烂漫,淳朴无暇,童言无忌,无忧无虑,

  而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过分早熟,失却天真;

  人在少年,当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勇往直前,敢做敢当,

  而不能瞻前顾后,畏缩不前,少年老成,老气横秋;

  人在青年,当认识自我,谦虚谨慎,忍辱负重,卧薪尝胆,

  而不能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心猿意马,胸无大志;

  人在中年,当勤奋自重,责无旁贷,事业辉煌,功成名就,

  而不能浅尝辄止,一曝十寒,怨天尤人,功亏一篑;

  人在老年,当无拘无束,消遥自在,返朴归真,返老还童,

  而不能利欲熏心,贪得无厌,风烛残年,老牛破车。”

  也许有人说,这种人生场景会不会太过理想?事实上,这种场景是既充满了理想色彩而又不失现实性的。朱老师的人生哲学和他的个人经历是融合为一体的,这来源于切身体验的哲学又怎么会没有他的现实性呢?也许有人要问,那么认识了自己,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朱老师的人生哲学告诉我们“认识自己与成为自己是同一个过程!”因此认识了自己,成为自己就变成了一种人生的宿命。

  文章的最后,衷心希望大家认识自己,的同时也能够真正的成为自己,也希望早日见到朱老师的《现代人生哲学》付梓,使更多关心自己,关注人生的人从中受益。

  2002年12月10日

  13关于现代人的一些思索——张甲

  数学系, 0110028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生活在21世纪,穿着时尚的服装,享受着互联网的便捷,听着流行音乐,怎么也算是能够赶的上潮流,算是现代人吧,自从听了朱鲁子先生的现代人生哲学,我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原来我只能算是一个当代人的青年人,现代人还远远谈不上。

  人是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辩证统一。在人身上,精神存在高于物质存在,是物质存在的本质之所在。而精神存在则是精神和精神形态的辩证统一。精神与精神形态的矛盾发展,是一种由低级走向高级的无穷过程。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再到自然的过程。自发性即通常意义上的感性,自觉性即理性。自觉性的精神内容所建构的精神形态就称为自觉性形态。自觉性乃间接性、理性、逻辑性,故其自我否定、自我扬弃必为直接性、非理性、非逻辑性。自觉性的自我否定、自我扬弃称为自然性。朱鲁子先生又将这三种不同的形态与个体的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或成年时期相对应,做了如下生动的描述:

  自发的自发性形态--婴儿时期

  自觉的自发性形态--幼年时期

  自然的自发性形态--童年时期

  自发的自觉性形态--少年时期

  自觉的自觉性形态--青年时期

  自然的自觉性形态--中年时期

  自发的自然性形态--老年早期

  自觉的自然性形态--老年中期

  自然的自然性形态--老年晚期

  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达到了自然性形态才是到了真正的老年时期,而老年时期自然性的自我实现也就是对自我的否定与超越,就是人生的大彻大悟。这时的人,就是真正的有智慧的人。而在这种概念下,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能够达到老年时期,都没能活他个春夏秋冬,而是在中年甚至青年时期就夭折了。于是朱鲁子先生提出了要“斩断当下人类夭折的宿命”。这是怎样的一种伟大的理论,他的这些理论让我有了一种危机感,原来我离“现代人”还很远的,许许多多已经逝去的古人——孔老孟庄、耶稣、释迦牟尼、穆罕默德等等等等,他们才是真正的“现代人”,他们才真正地“活”在当代,而我们实实在在地“生活”在当代的人,却是货真价实的“古人”!想到现在社会上的种种不正的风气,当代的人们一天到晚都不知道在忙些什么。想想现实中的许多大学生,生活用颓废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正是年华虚度浑浑噩噩徒有年龄的增长而没有精神的成长。而现在校园里最流行的思想也不外乎就是考GRE,出国,赚美元……现在我才明白这些人就算生理上到了人的个体的老年,而思想上只不过是个少年,只不过是个当代人。事实上,“现代人”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的、时空的、相对的概念,而且是一个精神的、心理的、绝对的概念。明白了这些,我不禁扪心自问,难道我这一生也要没有意义的过吗?不!我拒绝夭折,我要做一个真正的现代人。但是在当今社会如何达到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呢?朱鲁子先生对我们青年人有如下忠告:人在青年,当认识自我,谦虚谨慎,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而不能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心猿意马,胸无大志。

  其实,这些描述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在人生的什么阶段就要做这个阶段该做的事情,我是当代的大学生,正处于生理的青年时期,学习就是我应该做的。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够懂得如何比较和权衡利益,建立理性的价值观。在这样科学的人生理论指导下对人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其实,有位哲人就曾经说过,即使一个普普通通家庭妇女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看来,只要真正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的人就可以实现自我的解放,从而完成人生价值的实现。虽然我现在还不能想象在个体真正的达到了精神的老年时期的自然形态是一种怎样的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想必就是人们常说的返老还童了。但我会从此以新的姿态面对生活,努力斩断夭折的宿命做一个货真价实的现代人,活他个春夏秋冬!

  14现代人生哲学的启迪——刘珊珊

  历史学院,0011197

  我很幸运能选上朱鲁子老师的现代人生哲学这门课。在这门课里,朱老师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更多的是深刻的思考,是心灵的启迪。朱老师所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一门课,更多的是对人类自身的认识,是对我们人生的指导。“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可问世间真正能了解自己、洞悉生命的人又能有几个呢?“人,要认识你自己”也许这正是人类自古至今想解决却又难以解决的课题。希腊的先哲们曾借俄狄浦斯之口向人类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本身就是一个谜,一个难解的谜,一个让古今中外所有人困惑的谜。而朱老师要教我们的正是这样一种哲学,一种认识人类自身的人生哲学。一种揭开人生之谜的哲学。

  “人的最后收获是自身”,我很同意朱老师的观点。我很佩服朱老师洞悉一切,透过事物表象,揭示其内在本质的睿智。一个人两手空空的来,又两手空空的走,到头来,收获的能是些什么呢?明智的人会知道,人所收获的就是自身,收获的就是一种对生活的经历,对人生的体验,对自我的提升。是一种物质上的满足,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从而达到一种:人——从——众 的境界。可是能够真正从古今中外的人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中,从古今中外对人生问题的文学性描述中,从自己以及周围的人的经历和感受中,归结出人生真谛的人又能有几呢?朱老师便是这样的人,他用他对自己事业的无限热爱向我们不厌其烦的阐释着人生哲学的真谛,他用他无限的激情向我们播撒着智慧的种子,他用他那深刻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向我们展示着一条条人生哲学的真谛,启迪着我们一颗颗懵懂的心灵。

  “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是这门课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是何其的容易,又是何其的难?在这物欲横流,陷阱遍布的世界中,一个人要想如此的洒脱、如此的率真、如此的自然、如此的真性情,谈何容易?一个注重实际,注重利益的社会往往会造成人们的性格扭曲,太多的压力和竞争往往会造成人们的心理畸形。太多的假掩盖了人世间的真,太多的丑掩盖了人性的美,太多的恶掩盖了人世间的善。但在这门课上,朱老师却用自己的率真、坦诚、自然感情的流露,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人的真性情、体味到一种人生境界。朱老师和他的人身哲学带给了我们心灵上的深深震撼。

  “人→从→众”是一种对人类自身的突破,也是一种对类的超越。既体现了个体与类的同一性、一致性,同时也体现着个体与类的非同一性。人类在低级阶段时总趋于去适应着类,而当其完成自身,达到一定的境界之后,又必然超越类,突破类。从而完成自身。也就是实现了其从“自发形态”到“自觉形态”再到“自然形态”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人自身也在不断的成长、成熟、完善,由婴儿时期走向青年时期走向中年时期,最后达到人生的老年时期,迎来硕果累累的人生的金秋。

  人是一个难解的谜,人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现代人生哲学为我们开启了一扇认识人生的智慧大门。朱老师是在用心讲述着这门课,讲述着自己用心体悟出来的人生哲理。他用敏锐的眼光看到了人类“夭折”的命运,“拒绝夭折”是他向人类发出的来自心底的呐喊。黑板上记下了他不朽的理论,教师里充溢着他充满激情的声音,每一个角落中都撒下了他辛勤的汗水。朱老师为了什么?也许当他看到,我们在他的人生哲学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的时候,当我们有一天也能到达人生的冬季时,朱老师便会心满意足的笑了。

  15体味人生——廖继红

  世界历史,0111224

  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人生,与任何人不同的人生。人的一生可能很漫长,也可能很短暂。在这或长或短的时间里,有人功成名就,事业辉煌,有人却一事无成,碌碌而终;有人生活幸福美满,尽享天伦,有人却家庭破碎,妻离子散;有的人被疾病缠身数十年,最后痛苦地离开人世,有的人却能够健康一生,最后无疾而终。如此巨大的差异常常引起人们对如此多变,如此不可捉摸而又如此无法摆脱的人生的深深思索……

  的确,自从来到人世的那一刻起,人就开始了他自己的生活,他无法选择他的性别,无法选择他的出身,无法选择他的相貌,无法选择……似乎这之前的一切都无法选择,是早已注定的。男或女,贫或富,美或丑……一切对人来说,都显的那么无奈。但是,每个人无论你愿不愿意,你都得接受这一切。同时,你应该感谢上苍,让你来到人世体味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无论你的人生将会怎样,满意还是不满意,你都应该这样。痛苦也好,幸福也罢,体味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感受本身就是一种财富。

  有这样一个人,她只是芸芸众生中毫不起眼的一个,甚至可以说,这个世界不会因她的存在而更加美好,也不会因为少了她一个人而黯淡失色,因为,她很普通,很平凡。她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农村,一个典型的农村大家长制下的普通农家。她有祖父母,父母,叔伯姑婶,堂兄弟,表兄妹。作为一个女孩,一个不受很多人(当然不包括父母)喜欢的“东西”来到这里,引起了祖父母的极为不满,因为,在他们眼里,父亲这一脉的“香火”断了。但是,叔伯们却因此而暗自庆幸,因为,他们以后在争夺家产时,就可以凭借自己的儿子多占那么一份,甚至很多份。事实也确实如此。在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下,在旁人的嘲笑中,她还是健康地成长了,上了小学,中学,甚至出人意料地上了高中。尽管,别人嘲笑:女儿,读再多的书也是人家的,还不如找个好人家现实。幸好,她遇到了那个地区中,那种家庭里少有的开明父母,倾其所有地供她读书。她也很争气,从小学到高中,成绩名列前茅。然而,上天却不垂青于她,第一次高考她意外的失败了。她哭了,父母也哭了,但却有人笑了,笑得比自家孩子考上还开心十倍,百倍。然而,她和她的父母都没有灰心。一年之后,她接受了第二次高考的洗礼,她成功了,虽然没有估计的那么好,但毕竟将多年来憋的气从内心深处吐了出来。现在,她远离家乡,远离父母,求学异地。

  我不敢说她将来会怎样,但是,我却可以说,她已走的路虽艰辛,但她却体味了许多同龄人无法体味到的东西。这些东西也正是一个人应该体会到的。人生之路若能平坦,若能光明一片,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但是,崎岖的人生路也并不是那么让人生厌。就如上面所说,很多东西是你无法选择的,就像那个女孩一样,因为无法选择,她或许没有丰富的童年,失去了很多挖掘她潜力的机会。但是,一旦发现既定的一切无法改变时,那么,你就应该正视这一切。

  其实,人的一生并不在于它有多么辉煌,而在于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或者说,你是怎样去体会人生。我们应该从真实的感情出发,直面人生的每一处痛,每一处伤,体味人生的每一份喜,每一份乐。我想,这不会太难。不要过多地掩饰,更不要刻意去改变些什么。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这不是痴人说梦。认真去体味人生吧,体味这痛并快乐的人生。不要迷惘,不要慌张,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人生的春,夏,秋,冬。体味人生:体味纯朴无暇,无忧无虑,天真浪漫的童年;体味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勇往直前的少年;体味谦虚谨慎,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青年;体味勤奋自重,硕果累累,功成名就的中年;体味无拘无束,逍遥自在,返朴归真的老年。但愿每个人都能体味到这几种人生感悟,同时,也希望像那个女孩一样的人,能继续真实地体验这属于她的丰富的人生。

  16如何走自己的人生之路——涂昱超

  ——学《现代人生哲学》后感

  南开大学数学学院,9910020

  因为同学一句有意无意的介绍,我选修了朱老师的“现代人生哲学”,但几节课过后我便被朱老师的人生哲学思想所吸引,朱老师的理论从新的视角去理解人生,所形成的哲学独树一帜,对现代人来说,具有很高的价值,使我在思想和观点上都受益匪浅。

  首先,朱老师告诉我们:人要认识你自己,了解自己是人生的第一课!决定一个人层次,境界,气质,地位的高低,全在于大脑中的那个“我”!无知,会让你痛苦地走一辈子冤枉路;自知,是人生的第一步!人们总是努力去了解别人,而往往最不了解的恰恰是自己。首先,最不易看到的是自己,特别是自己丑恶的一面更是被忽略。另外,人们也最害怕了解自己,这也是人懦弱的一面。但“现代人生哲学”说:人要敢于发现自己丑恶的一面,只有这样人才能避免“夭折”。因此,也可以说“现代人生哲学”是一门教导人避免“夭折”的学问!

  认识了自己,接下来便是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也即是“取真经” 。朱老师的“真经在路上”便以《西游记》中故事为例向我们阐明了人生的真经到底在哪里。 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按照朱老师的观点,那真经表面上说的是一本本的佛经,实际上是暗喻一种经历和经验。 对于取经,不在于取经书,而在于取经之经历也。只有经历了足够的磨难,“真经”方能取到。这种经历和经验,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财富, 黑格尔曾说:“必须忍耐这条道路得辽远,因为每个环节都是必要的;这是说,必须在每个环节那里都作逗留,因为每个环节自身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形态。”也如朱老师所说的“人生如时间之一维,容不得自己试错的,须走好每一步”。 认真的对待每一次经历,珍惜自己的努力,得到的才是真经。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只看见成功者的“经书”,却没有发现他们获得的“真经”——为获得成功而拼搏的经历!这充满艰辛和苦难的经历,比经书对我们更值得借鉴和学习。要取真经,一路的艰辛,是不可避免,但这也是对自己最大的锻炼,对以后来说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付出的一切,是值得珍惜的,更是一种骄傲。真经在路上,走好每一步,珍惜每一寸足迹,以后再回过头看来时的路,将会发现所取的真经正是自己走出来的。

  认识自己,踏实地走出人生路上的每一步,这便是我学“现代人生哲学”后的心得,它也将成为我人生之路的一盏明灯。

  17高峰体验——现代人生哲学的幸福观——刘斌

  2001级计算机系,0110700

  什么是幸福,古往今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西方的大哲学家费尔巴哈、拉·梅特里、康德、爱尔维修等人,都曾对这个问题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见解,留下了一篇又一篇的华章。

  亚里士多德就曾说:“我们以为幸福带着有愉快之感”,“对于人,符合理性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和最愉快的。”

  透过现代人生哲学的观点,不难看出幸福的真谛所在。现代人生哲学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自发——自觉——自然的过程,当人达到一定高度,即达到自然而然的生活状态时,脑内就会产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使人产生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妙感觉,这就是所谓的“高峰体验”,也是我们所说的幸福的最高状态。而此时人的发展又恰恰处在自然过程,因此追求幸福就是一种斩断夭折,实现自我超越的途径,正如费尔巴哈所说:“人的意志就是对于幸福的追求。”

  然而真正的幸福却又不是很容易得到的。普希金在《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写了这样一个老太太,原来在大海边一所破旧的泥棚里,住了33年,当她听说丈夫救了一条神奇的鱼,可以得到报酬时,始而产生了要一只新木盆的欲望。但是,满足这种追求并没有给老太婆带来幸福,她继而希望得到一所木房子;又要做世袭的贵妇人;还要当自由自在的女皇。在这一切追求又得到满足之后,她更加欲壑难填,竟要当海上的女霸王,让金鱼来侍奉她。但是,当这个愿望表达之后,老太婆失去了已经得到的一切,她最终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

  虽然这是一则寓言,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人像老太太一样没有逃脱夭折的命运,尽管他们年事已高,却没有步入人生的自然状态,没有享受到美妙的高峰体验,没有走向人生辉煌的冬季。

  现代人生哲学认为人是物质和精神的辩证统一,物质是基础,精神高于物质。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这种感受不仅来自物质生活的享受,更来自精神生活的体验,只有物质享受并不能得到完全的幸福,完全的幸福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拉·梅特里就曾认为精神甜蜜的恬静乃是幸福之父,“精神甜蜜的恬静”这无疑是一种高峰体验的状态了,人生在世,除了衣、食、住、行之外,还需要在精神世界开放色彩绚丽的花朵。人生缺少了这些,那就等于生活在一个精神的沙漠里,纵然天天吃山珍海味,住高楼大厦,也会感到索然无味。“官能的快乐如果不善加节制,便要丧失它的全部活力,不再成为快乐。”因为物极必反,享受欢乐等于毫无欢乐,占有一切使一切都失去意义。

  那么真正的幸福是什么样子的呢?

  奥运健儿凯旋时是幸福的。奖牌、鲜花、掌声、笑语,汇成一片。然而,这一切都是用拼搏换取的,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向辉煌,幸福的鲜花在汗水中绽放,绷紧的琴弦奏出了美妙的乐曲。

  作家拿到刚刚出版的样书是幸福的。但是在这种愉快心情的背后,同样是夜以继日的、沉重的、复杂的劳动。魏巍写道:“创造如果真正可以称为创造,作家的幸福就在既艰苦又快乐的创造中。”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么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

  这一切都说明要得到真正的幸福,就必须一步步的走过自发、自觉而后自然的人生历程,使自己的境界得到升华。幸福,决不会在沙发上睡了一觉,明天就会从天上掉下来;幸福,也不能花最少的力气,而获得最大的效益。经过费力才得到的东西,要比不费力就得到的东西,更可爱。苦与甜,是对立的统一,唯有苦尽,才会甘来。只有自觉地斩断夭折的命运,活它个春夏秋冬,自然而然的进入高峰体验,才能领略到真正幸福的香甜。

  18感悟人生——陆婷娟

  2001级计算机,0110643

  选课手册发下来的那一刻,面对那名目众多的校公选课,我茫然了,该选哪一课才好呢?就在这时,“现代人生哲学”的字样蹦进了我的眼帘,哲学性、思想性很浓的课名,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我选上了这课。

  走进课堂,面对着激情飞扬的老师,倾听着抑阳顿挫的声音,品味着“朱鲁子”三个字的内涵,我的眼睛顿时一亮,我的视野骤然开阔,我感到自己在“进化”,在“深华”,你知道如何诊断自己的人生吗?你了解“夭折”的内涵吗?你知道怎么才能 斩断“夭折”吗?这些极具思想性的理论,就如清泉一般从朱鲁子的口中倾出,滋润着我们懵懂的心田,朱老师用他深厚的语言功底,独辟蹊径的见解,为我们提出了现代人生的三原则:

  1. 人是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辨证统一

  2. 在人身上,精神存在高于物质存在,是物质存在的本质所在

  3. 精神存在是精神和精神形态的辨证统一

  朱老师将我们的人生划分为九种意识形态:

  原始社会早期—自发的自发性形态—婴儿时期

  原始社会中期—自发的自觉性形态—幼儿时期

  原始社会晚期—自发的自然性形态—童年时期

  奴隶社会 —自觉的自发性形态—少年时期

  封建社会 —自觉的自觉性形态—青年时期

  资本主义早期—自觉的自然性形态—中年时期

  共产主义早期—自然的自发性形态—老年时期

  共产主义中期—自然的自觉性形态—老年中期

  共产主义晚期—自然的自然性形态—老年晚期

  “必专心然后有得,必合法然后能超”“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历经万般红尘劫,犹若凉风轻拂面”,每每听朱老师剖析完这些逻辑性极强的话,我都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有新的收获。

  朱老师的思想和理论博采众长,不仅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还吸收了外国思想家的理论,他为我们剖析了弗洛伊德的梦的理论,解说隐藏在俄狄浦斯现象下的实质性问题。使我了解到梦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在梦中你可梦见从未见过的美景,聆听心旷神怡的声音;梦是富有意义而且很重要的我们绝不会梦见任何不重要的内心生活的表现;梦是我们在白天生活中压抑下去的无理感情的满足。

  很少有人敢说“狂一把”,但朱老师敢,因为他有实力狂,有资格狂,有水平狂,这位“狂老师”的课就像大海中的明灯,为每一艘船只指引前行的方向。

  19哲学的新视野——冯政江

  ——记朱鲁子的现代人生哲学

  文学院编辑出版专业传播学系, 0111172

  社会在进步,人类思想也随之进步。古今中外,在历史的长河里,有多少哲学伟人。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源远流长,出现了老庄哲学,孔孟哲学,程朱理学等等;而在西方社会,也出现了如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尼采等伟大的哲学家。这诸多思想的核心无非是一个“人”字。但我对他们的哲学了解的只是一些皮毛,而且当时学习时,感觉非常烦躁,心底里根本不想学。所以我当初选这门课的初衷,只是想要那学分,就是所谓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但自从我上了这门课,我就喜欢上了这门课。朱鲁子说,现代人生哲学是古代哲学思想的“复活”,他还说过,如果你认为他们是伟人,你将永远不可能达到他们的高度,你也只能永远的仰视着他们;如果你将他们视为平常人,那也就是在你们之间建立了一个对话的平台,也只有那样,你才有可能达到他们的高度。朱鲁子先生就是基于这点才长创立了自己的一套哲学理论体系——现代人生哲学。

  对于个人来说,最大的学问是关于人生的学问。而现代人生哲学则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现代人生哲学有其三原则,如下:

  A. 人是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辨证统一。

  B. 在人身上,精神存在高于物质存在,是物质存在的本质所在。

  C. 精神存在是精神和精神形态的辨证统一。

  第一点也可说成是,人是肉体和灵魂的辨证统一。这一条是通俗易懂的。第二条则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不管在现实生活的哪一个方面,人的灵魂永远是第一位的。当你看一个人,只看外表时,你也许会发现他(她)是一个外表和灵魂都非常美的人,但是大多时候,你只会发现,他(她)只是一个“花瓶”、“绣花枕头”;但是当你看一个人首先看的是他(她)的灵魂时,你会发现他(她)是一个很好的人或会成为一个很好的朋友。所以不管你得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出发点必须正确,就是精神存在高于物质存在,也只有这样,你才永远不会走眼。第三条是专对精神存在进行分析的,这一点比较难懂,但是朱鲁子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形象的例子:一个人的脚每一天都在长,但是他不能天天换鞋。这其中的“脚”比喻“精神”,“鞋子”比喻“精神形态”,这样说起来就比较好懂了。这一点也是人生的基本矛盾。

  更重要的是,现代人生哲学还分为三个形态:自发性形态、自觉性形态、自然性形态。又将每一个形态分为三个阶段,并于个人、社会的每一个时期相互对应,其图示如下:

  婴儿时期——自发的自发性形态——原始社会早期

  幼年时期——自觉的自发性形态——原始社会中期

  童年时期——自然的自发性形态——原始社会晚期

  少年时期——自发的自觉性形态————奴隶社会

  青年时期——自觉的自觉性形态————封建社会

  中年时期——自然的自觉性形态——资本主义社会

  老年早期——自发的自然性形态——共产主义早期

  老年中期——自觉的自然性形态——共产主义中期

  老年后期——自然的自然性形态——共产主义后期

  根据这个理论,朱鲁子对当代人类个体命运进行诊断,认为现代人的命运是“夭折”的。拒绝“夭折”是现代人生哲学对当代人类个体的呼唤,也是对当代社会的呼唤。

  以前的哲学大多只是停留在学术范畴,而现代人生哲学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朱鲁子为哲学开辟了一个新视野,也为我们现代人开辟了一个新视野。我相信,现代人生哲学一定会流传下去。

  20“认识你自己”的现代诠释——齐艳红

  ——探析现代人生哲学的内在智慧

  哲学系,0111317

  苏格拉底曾说:“一条原则如果有某种确定性,它不应该只是此刻,而应该永远是站的稳的。”正如“认识你自己”这一命题,自从它被苏格拉底赋予“德性”这一心灵的原则的时候,它就成为一种永恒性、确定性的了。今天,在此基础之上,我要对它进行内容上的新的阐发,不知能否得到认同。

  我们知道,人是精神和肉体的统一,并且精神高于肉体。而人作为精神存在又是精神和精神形态的统一。因而,“认识你自己”只有在此过程中才能把握。它的前提便是理性的崛起,主体意识、自我意识的挺立。人的精神的发展规律是由自发走向自觉继而走向自然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升的过程。人在自发性阶段,其思想、行为大都是简单的直接的、近乎本能的,正是理性的崛起,成为自发性内部生发出的它自身的向上的否定性的内容,随着量的积累、质的飞跃,使得自发性逐渐被新的内容所取代,那就是自觉性。内容的改变推动了形式的变化,于是,自发性形态被自觉性形态所取代。依次类推,我们便可从精神的内容层面上的相对的“确定性”,把握其形式即精神形态的变化发展规律。在个体而言,它与个体生理年龄各发展阶段相对应;在类而言,他与马克思所探讨的人类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相对应。从而,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历史和逻辑的统一。试着加以发挥,便可知中国哲学中所谓的“心”、“内省”都含有自我意识确立、道德理性觉醒的因子。陆王心学中的“心”是“良心、良知”之意,其“先立乎其大”、“挺立良心”、“此心同、此理同”、“体认良心”都意味着:将心作为宇宙的本体,落脚于任何一个人都有一种共同的“良心”,一人之心便是宇宙之心,每个人都无法逃避责任。“良心”是活的,因而,人人要体认自己的良心,使天下达到道德化的“至善”。只不过其侧重体认的“良心”,是为了“道德实践”作准备而已,这里认识自己与认识宇宙化为同一。由此看来,“认识你自己”的前提和基础是自我意识,只有首先认识到自我的存在,才能确立:“认识你自己”的必要性以及“认识你自己”价值和意义。

  人是作为意义的存在。人所感的、所悟的都是属于自己的意义的世界,正如伽达默尔认为,只有人才拥有“世界”,因为,只有人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且能够将人的存在与周围物的存在区分开来,将外物“对象化”,使自己从环境中超拔出来,对世界形成一种“观”,达到拥有自己的“一个世界”的目的。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因而,动物没有“世界”,只有“环境”。人的意义不只是个体的思考,只有达到类的思考,才是真正的思考。萨特认为“一个完整的人,他由一切人所构成,又顶的上一切人而且任何人都可以与他相提并论。”同样,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阶段。但是,无论是个体还是类,都无法摆脱“夭折”的宿命。“夭折”意味着人生未达到“高峰体验”;意味着精神发育的不完全;意味着人生意义完整性的缺失。诚然,之所以出现“夭折”,我们并不排除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而根本在于人类缺乏“认识自己”,因此,人类面临着朱老师所说的“命运所造的悲剧”。这里“认识个体自己”与“认识类自己”化归同一。那末,如何结束这种“悲剧的命运”呢?我认为“认识你自己”不只是局限于俄底浦斯回答斯芬克斯之迷所说的“表象的人”,更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是为了“超越你自己”,达到自然性阶段,达到“圆融”之境。如何达到这种超越呢?我们发挥一下克尔凯郭尔的思想,他认为人在通向上帝的道路上要历经三个认识自己存在的阶段即人生的三个层次、三种境界是审美阶段——伦理阶段——宗教阶段,使人由情感支配到理性支配到信仰支配从而完成了人生的终极目标,使人的精神境界达到了顶峰,那末,我认为将其“上帝”理解为“超越你自己”,则从逻辑上,依旧有其内在合理性。

  总之,我们要达到的最高的精神境界应是融嵇康之“矜尚不存乎于心”、“情不系于所欲”,孔子之“从心所欲不逾矩”,老子之“无为而无不为”以及尼采之敢于承担梦的破碎的“酒神精神”于一炉的“神粹”。而现代人生哲学为我们开辟了这样一条道路!

  21“郁闷”新解——侧析现代人生哲学中的青年时期——樊绍卿

   旅游管理,0112465

  校园内常听有君高呼“郁闷”,其音粗犷悠长,听者也难免倏然黯伤。后来,听的多了,竟略略感到这似乎也成了一种校园文化。反诸于己,很多时能有空寥的疑惑。若如伟人所说,我们当如十一二点的太阳,朝气自然很盛。可郁闷的人却确实日渐多了,疑惑的包袱也就重了起来。很想明白“郁闷”的“本原”,听了几堂课,道是有了点心得。

  青年是向来被称为紧扼时代脉搏的,我们青年是处在自觉的自觉性意识形态阶段的。理性占思想的主流,并且会主动的让理性控制感性的自然迸发。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最积极向上的,或指点江山,风发意气;或傲笑江湖,无所畏惧,此等豪迈可撼天地。如,“五四”中的青年发一声而国显求强之兆。在民族危亡之际,是由青年为首苦苦求索,为民而唉。可青年又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其自身有诸多的缺漏,而达到完善需有相当的过程,这期间并没有“登天之塔”。成为一个彻底的中年,俄狄浦斯的灵和肉的同时成熟才使其真正取代了父辈的地位(俄狄浦斯灵魂的成熟是假象,他回答的斯芬克斯之迷是表层意思而未达真实的层面——朱鲁子注)。所以,青年在成熟的同时面对的困难可谓重重。

  人完全独立是在成年。成年人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突出的特长,理性的完善使得自觉趋于自然,也就是自然的自觉。青年人志存高远,都愿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而人生的发展规律 要求在青年时期就必须有不断积累。要做到技艺精湛,必须有足够的信心、勇气、执著和专一。这种“艰苦卓绝”的工作是很易使人郁闷的。

  对于向上苦学的人因在相对单调的学习中,接近于重复的工作,总会有些寂寞无聊。毕竟冲破自身缺点束缚的青年人即使能自娱自乐,或愉快求学,“郁闷”的阴影却有附身的魔力。青年的“斗争经验”又不丰富,自易入其彀中。由“少年天才”成长而来的青年一代,自负自狂之气难脱,也更加使他们面对“郁闷”时显得束手无策。没有了樱花般的浪漫,没有了谋划天下的恢弘,留给青年们更多的是苦闷和寂寥,“郁闷”之声也就不绝于耳了。

  倘若切实认识到了青年是现代人生拒绝夭折的重要阶段,掌握人生发展的规律,就很容易解决“郁闷”的烦恼。古之有圣禽凤凰涅般之说:一千年涅般一次,一次涅般就是一次重生,每次重生就是生命质的飞跃。可以由此来推演我们自身的进步,用微薄的代价换来人生的升华是值得的。分娩的阵痛换来了人类的延续。我们的人生原则是“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同时要求我们在各个人生阶段做好所在阶段的“本职”。不可早熟,早熟是一种悲哀;也不可不熟,不熟是幼稚或是逃避,这些都不是我们的人生哲学所能容忍的。我们是要斩断人生的夭折,提高全人类的生活质量,让“人”字写得更完美。

  在人的诞生,即“人——从——众——从——人”的全过程中,青年时期是这一过程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生达到中年和老年的积累阶段,也就是人类是否能斩断夭折命运的基石。现代的许多人的人生是夭折的,身体的不夭折不代表人生的不夭折。倘若用春夏秋冬来寓意人生,能达到秋冬两季的人寥寥无几。这样的人生是异常可悲的。我们肩负的是斩断人类夭折宿命的重任,人应当拒绝夭折。

  青年是脆弱而又坚强的,掌握了人生的规律以后就能无往不胜。苏格拉底有一句话“人,要认识你自己。”这是振聋发聩的,认识了人的自身,也就解决了许多人生的苦恼。无知带来的不仅是茫然,还带来了任性和恐惧。青年的郁闷正是对前途的无知,对胜利的不自信,一个懂得人生发展规律并很有信心的青年人是从来不会郁闷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若朝露,去日苦多。”告别茫然,不惧空廖郁闷是现代青年的目标,但这只是人生的阶段目标,因为我们最终是要斩断人类夭折的命运。也只有听过朱老师人生哲学课的人越多,校园郁闷之声才能越少,斩断人类的夭折才不是空话!

  22人类,完成你的第二次飞跃吧——贺子奇

   2000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 ,0010304

  人类发展到今日,社会物质资源丰富,科技亦在飞速发展,而人类自身的寿命也在不断增长。那么当下人类社会是否已接近发展的尽头,而人类个体是否也充分实现了自身呢?答案是否定的。

  人类社会大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社会;第二阶段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第三阶段是共产主义社会。其中共产主义社会在马克思看来应是个体觉悟极高,社会上按需分配。

  而人类个体的分类只能在高于物质层面的精神层面上进行,显而易见,一个能活千年而无精神无灵魂的人毫无价值,根本不能视为人。人类个体按精神形态可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婴儿、幼年、童年的自发性形态阶段;包括少年、青年、中年的自觉性形态阶段以及包括老年的自然性形态阶段。个体与社会三阶段在本质上对应。

  显然,人类社会要充分发展,人类个体要充分实现自身必须经过由第一到第二阶段,再由第二到第三阶段的两次飞跃。从当今社会的发展程度上来看,已完成第一次飞跃,正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期,而某些发达国家在物质上已出现共产主义端倪。

  按理说,人类个体应会随年龄的增长,逐步实现自身,并在进入老年后达到自然性。这是一个美好的阶段,此时的人率性而为,返朴归真,不会为了生存而拼搏,而是完全在享受生活。但再看看人类社会上的大多数个体,绝大多数人从少年到死前一直为了生存而奋斗,抑或利欲熏心,沉迷于金钱及权力不可自拔,停滞在自觉性阶段的中晚期,却一直迈不进美好的自然性阶段,出现了令人扼腕的夭折现象。这一类的例子多不胜数。

  到底为什么现今人类大都完不成这第二次飞跃呢?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社会已经处在资本主义阶段,根据个体与类的同一性易知个体进入中年即自觉性阶段晚期后,社会对个体的作用已不是前几步的促进作用,社会已相对落后于个体精神发展的需要,延迟个体精神形态的飞跃,所以当下大多数人在八九十岁终老时,精神仍处于自觉性阶段。另一方面,知识就是力量,知识亦是个体精神发展的动力之一,由于没有系统的广泛被接受的科学的理论指出人类个体精神形态发展的标尺,个体精神发展到与社会同一阶段时就会迷惑并失去方向,从而停滞不前。

  那是否只有人类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个体才能步入自然性阶段呢?其实不然,历史上老子、庄子、释迦牟尼等人就已经完成了第二次飞跃,进入了自然性阶段。有人会说这些圣人有先知,能悟出个体精神的阶段性及实现飞跃的方法,非常人所能及。事实上,东西方许多哲学家已发现了不少关于个体精神发展的规律,而现代人可根据个体发展三个阶段的规律,在自觉性形态阶段,尤其是中年,积累物质及精神上的资源,做到功成名就,精神生活幸福饱满。在步入生理上的老年之后,精神上随着自然性的膨胀,最终冲破自觉性形态,达到自然性形态,实现了精神形态的第二次飞跃,充分体现了个体价值,不再为生活,而是在生活。

  人类啊,觉醒吧,不要再为钱、权所累,挥起智慧之刀,完成精神形态的第二次飞跃,迈进美好的自然性阶段吧!

  23感悟花絮,实实感动——周莲

  金融系,0112126

   一、 蒙昧初开

  “从蒙昧到初开,就是苦难的现在。”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句子,有一丝丝的伤感,仿佛心湖上有谁轻轻的一声叹息。从此我就一直承受着,心里其实是无奈地认同了--这可不就是人类可怜的命运啊!直到一天,在一个尚有些燥热的夜晚,我从现代人生哲学课上听到了“斩断人类夭折的宿命”的振聋发聩的声音——斩断?!我惊讶,诧异,而窃窃喜悦。

  多久了?心里总有那么个阴暗的角落,放着那个魔咒一样的句子,蒙昧初开,苦难现在。人类无止境的辛苦劳作,人类无意义的勾心斗角,为了所谓的名誉地位而遍施的种种龌龊手段……我曾那样地坚信,这注定了是作为人, 躲不了推不掉的劫数。可是你看朱鲁子眼里烁烁的智慧闪光——人类从自发到自觉便也要趋向自然,人走过了春夏又何不再上层楼直奔秋冬?你听朱鲁子震撼心灵的旷世呐喊——斩断夭折的宿命!!!

  我的心仿佛瞬间亮堂起来,心灵的褶皱也似乎就在此时此刻被欣然熨平。

  什么是幸福?我想我该感谢他的!

  二、 难得糊涂

  又是一堂现代人生哲学课上。习惯地随意地听着,把思想调整到最自由最舒适的状态,随着朱鲁子或深沉或激扬或张狂。

  “我的思想,就是两千多年前的庄子的复活!”我微笑,默默戏谑:“我的名气,要扶摇直上九万里!“然而此时他开始讲庄子的《混沌》了。我兴致勃勃地听着。

  “日凿一窍,七日混沌死。理性是把双刃剑。理性,是要付出代价的。”

  我的心骤然下沉。朱鲁子啊朱鲁子,你却要用理性的思维和哲学的狂热去引领人类走向人生的冬季!想想你给我们讲述过的你的人生--代价,是大而深沉的,一如你对这个事业的爱。

  郑板桥说:“难得糊涂。”那“糊涂”的冬季定将属于你!

  而我,是该敬佩你的!

  三、真人真知

  朱鲁子说:“命名即创造。”我不以为然,这算不得发明,命名必定创造,创造决不少命名,客观存在尔,哪有言论的必要!

  过了两天上德语课,课本上用复杂生硬的语言,试图解释阴阳学问。其中,说阴阳本是同源同根同一物,唯名字叫法不同。

  我毫不含糊地就想到了那句“命名即创造”。

  天地昼夜前后早晚……任何的两股对抗力量,不都像八卦中阴阳所示,融合得天衣无缝巧妙绝伦?世界本是“无始”,命名创造出无数概念与矛盾,变自发的混沌为自觉的清晰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毫无疑问,我已经赞同了你!

  四、朱鲁子

  朱鲁子是我的老师。

  现代人生哲学课上,大气磅礴地说:“你们的老师就是个最大的神经病!”全场皆笑,毫无掩饰无需掩饰。

  何谓“神经病“?为普通人所不能理解的思想就是神经病。

  历史上选择了哲学亦被哲学所选择的,有几个不是“神经病”?几个真实的思想家从未被称作“神经病”?我荣幸自己遇上了这么个“神经病”。

  朱鲁子是我的老师,然而我不叫他老师;朱鲁子才是对这样一个心智健全的人的最好诠释,对这样一个执著的思想家的最佳称谓。

  朱鲁子!

  24我是谁——李菊

  ——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生命科学学院,9910844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上千年中,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人类进一步走向成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人类要在精神上取得更近一步的发展,一些哲学上的问题亟待解决——人是什么,人往何处去。于是,人们不停的追问“我是谁”,有的思考者还提出了这样的说法——人,要认识你自己。人,到底是什么?人,是自然历史的产物。人,是一个过程。人,不仅是有机的生物的肉体的物质存在,也是个社会的意识的灵魂的精神存在。哲学家对于人生的思考有以下几条原则:1. 人是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的辩证统一。2. 在人身上,精神存在高于物质存在,是物质存在的本质之存在。3. 精神存在是精神和精神形态的辩证统一。精神的开端,是直接的、简单的、原始的、本能的,称为自发性。这种自发性的精神所决定的、构建的精神形态称为自发性形态。自觉性是自发性的自我否定、自我扬弃。自发性是通常意义上的感性,自觉性即理性。自然性是精神的高级层次上的直接性,是自觉性的量变过程的最后的飞跃。 精神形态的发展过程和个体的肉体的生理的发展阶段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有如下关系:

  自发的自发性形态————婴儿时期————原始社会早期

  自觉的自发性形态————幼儿时期————原始社会中期

  自然的自发性形态————童年时期————原始社会晚期

  自发的自觉性形态————少年时期——————奴隶社会

  自觉的自觉性形态————青年时期——————封建社会

  自然的自觉性形态————中年时期————资本主义社会

  自发的自然性形态————老年早期————共产主义早期

  自觉的自然性形态————老年中期————共产主义中期

  自然的自然性形态————老年晚期————共产主义晚期

  不同个体的人生既有相似性,又有相异性。生理进程和精神进程何以看作两条互不相交的轴,个体的人生就是这两条轴所构成的平面上的一条曲线,不同个体的曲线走向相同,但又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个体在相同的生理时期可以处于不同的精神形态,不同的个体到达同一精神状态时时间也不同。

  过去的哲学思想大多只片面的理解了世界的一个部分,只单一的分析了人的自然性或社会性,或只单独解释了人生的进程或社会的发展,而没有将其作以综合的分析并进行横向的比较。今天,我学习了朱鲁子先生的《现代人生哲学》,才豁然开朗,原来人生的发展同社会进程一样,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再到自然的过程。从而,这又引发了我的一系列的思考,人生如同行路,不同的人方向虽然是相同的,但路线不同,速度不同,进程也不同。我们的人生进程是不以年龄论高下的,有的人虽然已经年过古稀,但仍然没有超越自觉性意识形态,有的人虽然才到壮年,但它的精神形态却已到达了自然性意识形态,体尝到了人生的高峰体验。朱鲁子老师的哲学思想深入浅出,使哲学对于我这个理科生不再陌生,给了我人生的启示。

  人,从出生伊始,就处于自然性与社会性、宿命性与抗争性的不断的矛盾与统一中,对自我、对人生、对命运的探索与追求从未停止过。我们小时候都曾有过的对于自己的怀疑,一直到现在在现代人生哲学的学习中得到了解决。人生是一个过程,人的自然性决定了它的起点和终点——诞生和死亡,但具体如何去进行即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美好的人生离不开高峰体验——精神状态的最后提升,是不断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结果。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

  我是谁?

  我是自然的诞生和自我的发展的完美结合的过程。

  25我们前进的方向——杨晓宇

  ———初学《现代人生哲学》有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0112382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瞬息万变,一日千里,人类的前途似乎一片光明。但学过了《现代人生哲学》之后,我不由得对这一切产生了质疑。我们真的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吗?

  对于人类的起源,现存的说法很多,宗教、科学、神话、传说等都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解释。然而,无论真理是这其中的哪个,毫无疑问的是:人已经变成了整个世界的主宰。深邃悠远的宇宙,浩瀚无边的海洋,人类的足迹已经遍布各处,并且还在不断的向更远更深发展。科技无限、创造无限,所以甚至有人喊出了“人的认识是无限的”。可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对于自身的认识又是怎么样的呢?只是靠基因堆砌起来的一堆细胞和组织吗?只是一些神经传导和生物电吗?那么对于物质存在的本质之所在——精神存在,即人的精神和精神形态的辩证统一,又是怎样看待的呢?先哲已经为我们昭示出了——“人要认识你自己”。的确,这样人才能把握自己前进的方向!!

  曾几何时,当帝国的辉煌已归于尘土,当丝竹之乐已被重金属的噪音湮灭,当诸子散文已成为人们瞻仰的对象,当先哲睿智的话语已被岁月尘封,人们已经忘了究竟该如何去认识自己,去审视自己。人类已背负了夭折的命运而不知觉,岂不可悲。如今,通过与前人的对话,通过对国内外众多理论的总结,通过和中国乃至世界现状的结合,作为古代人生哲学的继承和发展,《现代人生哲学》一针见血的揭示了当代人类周而复始的夭折的命运,并且再次振臂高呼出人的宣言“人要认识你自己”!

  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便已进入了人生的第一个阶段——自发性阶段,从此他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由开始的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在精神与精神形态这对基本矛盾的推动之下,不断的由量变到质变,不断的向人生的更高阶段发展。然而放眼当今的社会,真正能够达到自然境界的又能有几个呢?很多人只到了自觉阶段便难有发展,更有甚者反倒退回了自发性阶段。空有耄耋之年,而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心态,祖祖辈辈,年复一年的重复这一过程,可怜的陷入夭折的命运。究其原因的话,就是客观性没有上升到一定高度,无法飞跃到自然性阶段。影响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因为世俗的观念,传统的礼仪等束缚着我们,使我们无法做到“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无法真正客观的去观察、审视、评价一切事物。这就是人类科技文明飞速的发展所带来的,也就是圣经中“智慧果”的作用了。人类已凭借科技建起了通天塔,可还是毁于一旦,高峰体验也只能活在理论里了。

  不过我还是相信,人类最终还是会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个体与全部终将进入自然性阶段。在这条伟大的征程上,《现代人生哲学》无疑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6最后的人生哲学——刘作锋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0110278

  现代人生哲学是人生哲学的终结,以后将不再有关于人生的学问,有的仅仅是在此理论框架下的生发与延展。

  现代人生哲学并没有去谈诸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类很多人谈过却又谁也说不清楚的话题,而是尝试着以一种逻辑的形式和辩证的方法对个体的人进行一番历史的,辩证的具体考察,以期对人生这一悬而未决的问题作出一种有价值的现代的哲学解释。

  现代人生哲学以三条原则作为建构理论体系的基石——人是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辩正统一;在人身上,精神存在高于物质存在,是物质存在的本质之所在;精神存在是精神和精神形态的辩证统一。有了这三条原则,就可以透过纷繁复杂的人生现象,揭开人生神秘的面纱,从而揭示出人生的基本矛盾--精神和精神形态的对立统一。这一矛盾贯穿人生的始终,推动人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人生的一切活动,也是围绕这一基本矛盾展开的。有了这些前提,现代人生哲学就可以指出人生发展的规律性了,即人生的发展要经历自发的自发性形态,自觉的自发性形态,自然的自发性形态,自发的自觉性形态,自觉的自觉性形态,自然的自觉性形态,自发的自然性形态,自觉的自然性形态,自然的自然性形态九个阶段,分别对应着个体的婴儿时期,幼儿时期,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早期,老年中期,老年晚期。理论可以具有与现实的非统一性,这九个阶段并非现实中的人所达到的。现代人生哲学指出现实中的人都是“夭折”的,即很难进入理性的最高阶段——自然的自觉性形态,从而更加进入不了自然性形态。现代人生哲学就是要斩断当下人类“夭折”的宿命,让人过一个完整的人生。

  有了这一理论体系,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看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个体的人具有完全相似的规律性,从而真正理解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诞生以来,有人信,有人不信。不信的人会对它进行反思,找出它的问题之所在,并辅之以现实的例证,从而认为共产主义学说是不正确的。其实马克思没有错,有人认为共产主义学说是空想那是因为他们与马克思没有对话的平台,他们把马克思看成与自己一样无知。马克思被误解了,共产主义学说被误读了。

  现代人生哲学把自发性形态与自觉性形态之交和自觉性形态和自然性形态之交作为人生的两大关节点。青年是一个充满陷阱的时代(人们往往愿意歌颂青年),陷阱一生都会遇到,但青年时代的陷阱最多,最大,最险。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青年,不能迷失在歌颂的陷阱里,应该找准自己的方向,通过知识的增加和能力的提高,积累足够的力量从而打破旧的精神形态,进入理性的最高阶段——自然的自觉性形态。中年是人生的秋季,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所有的努力都在这里积淀成丰硕的成果。只有掌握足够的力量,才能获得人生的自由。

  人类社会的早期是作为血缘共同体而存在的;现在的人类社会则是一个地缘共同体,并正向职缘共同体过渡。个体的人也应该走一条人,从,众的路和一条众,从,人的路才能成为真正的“现代人”。

  作为一个理论体系,现代人生哲学并未堵塞人生的发展,它认为自然性形态之后还可以有后自觉性形态。

  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这就是现代人生哲学要最终达成的结论。

  27感悟人生——杨兰

  2001级法学系, 0111632

  古往今来,有很多大学问家描述人生,而他们对于人生的理解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很少有成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的。直到学了这门课程,才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就是朱老师的现代人生哲学。

  现代人生哲学是建筑在三原则基础上的一整套哲学理论。在从历史、逻辑两方面考察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人生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性的,正如人生要经历由婴儿到老年的过程一样,人生的发展也要经历自发——自觉——自然三种形态。这是一种对人生的现代的哲学理解。

  (一)自发性形态

  从逻辑上讲,作为开端的精神,必定是简单的、原始的、本能的,也就是自发性。

  可以说,自发性是感性的。它主要包括人生中的婴儿时期、幼年时期和童年时期。一个幸福的童年是幸福未来的保障,自发性是更好的。而在现实生活中,极少有人(处于这三个阶段中的人群)生活在自发性中。儿童真幸运,他们可以用极轻松、极快乐的活动方式来掌握人类千百年来的“密码”、“功课”。这种“密码”、“功课”就是语言——母语。儿童在接受这一信息的时候,完全是自发的,而接下来的,就不这么乐观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家长抛弃了孩子自发的本能,而是在他们望子成龙的心态下迫使自己的孩子学习。这种迫使剥夺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纯真无邪的本质,而是从很小就披上了早熟的外衣。可以说,这样的童年是不完整的,这样的人生也是不完整的。

  (二)自觉性形态

  自觉性扬弃了自发性,摒弃了自发性的直接性而增加了自觉性的间接性、复杂性。它包括人生中的少年时期、青年时期和中年时期。自觉性表现为人的先天的本能、欲望、冲动等。人在青年,当认识自我,谦虚谨慎,忍辱负重,卧薪尝胆。青年时代有着多种发展的可能性,稍有不慎就可能走上非正常的人生之路,因此,青年人有选择人生道路的艰难使命,也就是说,青年时代迫切需要真正的科学的人生哲学理论的指导。作为现实中的我们往往雄心勃勃,而付诸行动时却又不知所措;往往不能勇往直前,因为畏首畏尾;很多事并非我们所愿,因为受到来自外界的干预与影响……这样的青年时代又有谁能说它是完整的呢?我们往往只从表面上看,认为某某颇有作为,而事实上那并不是真正的体味生活。对于现在的我们,最重要的是倾听自己的声音,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生境界中的自觉性。

  (三)自然性形态

  自然性来自于自觉性的自我否定或扬弃,它是直接的,要冲破理性的束缚。因此,自然性的主要范畴是理想性。它主要是指人生中的老年时期。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一时期是很重要的,可当前的人类基本上都夭折在自觉性中了。很多年逾古稀的老人,只是停滞在自觉性阶段,甚至还有的又返回了自发性阶段。这样的生活是无法使自己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境界的。

  在自然性之后,还有一个后自觉性形态,那是指人类彻底地摆脱了自然必然性的束缚,达到对人生大彻大悟的境界。

  学习人生哲学,让我有机会认识自我,也为现在、今后的自我实现与发展定了一个很好的目标。体味真正的人生哲学,我的一生才有可能是完整的。朱老师谢谢您。

  任何真理都经得起时间地考验,任何认识都要经过阅历地填充,伴随着知识地沉淀,时间地积累,我相信我对现代人生哲学将有更深入的理解,因为它是人生的哲学,而我的人生正在继续。生命不止,思考不息!

  28由《现代人生哲学》所感——蒋慧华

  化学系化学专业00级

  长久以来,我对哲学的理解,一直定格为科学,将智慧理解为知识的一种形式,以至于心中有一个无法解开的结--宗教与信仰。可以说,从学习《现代人生哲学》开始,我才真正接触哲学,才开始读有关哲学的书。逐渐了解哲学的一些皮毛,才了解到哲学是研究宇宙与人生的一些根本问题,是宇宙与人生的智慧。

  相信是对哲学的接触不多和不系统,我心中的结仍没有完全解开。虽说可以理解宗教和信仰,理解那些在耶路撒冷哭墙边祈祷的人们,理解印度恒河边等死以升入天堂的老人,>但还是无法信奉或者接受有那么一个神,那么一个地方--天堂或者极乐世界。或许是老师从小就把我们塑造为一个无神论者,也或许是农村里的一些风俗无形中作了证明,在我们青年人的脑海里,宗教则与迷信画上了等号。

  这几天写论文,找出了几本有关宗教的书出来参考。然而在介绍各宗教如印度教、佛教、基督教等等的时候,却介绍了各宗教的开创过程,以及开创者的一些生平,我不知道是不是正确,因为在这遥远的问题上,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这是却有其事,那好像也就证明了其实神、上帝或天堂本无所谓无,无所谓有。然而这时我对宗教的理解也变了,一直以来宗教给我的印象就是叫我们要信奉有这样一个神:他在你危难时给予你救助,在你做错时给予你指导以救赎。而这时候我感觉到原先的释迦牟尼或者耶稣基督的本意并非要人们去信奉他们是神或上帝,而是要人们通过“四圣缔”、“十戒”、“八正道”的修炼,像他们那样大彻大悟,即为老师所讲的进入一种“高峰体验”的状态,也是进入人生的“理想的自然的自然性形态”中去。这就是佛教和基督教中的得道。

  《现代人生哲学》应该算是一门新生的哲学,从我学习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它的一些创新。比如老师的谈到的“夭折”、“高峰体验”以及人生的最高境界--“理想的自然的自然性形态”等,都给我全新的认识。然而对于当今的人们可能一时无法理会这门哲学,正如二十世纪初人们无法接受《相对论》一样。真切的希望若干年后,《现代人生哲学》能像《相对论》那样,在哲学的历史上树立一个里程碑!

  29构建沟通的平台——齐子懿

  环境工程 0110899

  哲学对于我来说,就像一位高高在上的女神。以前我觉得她神圣,神秘,而又有些古板,难以靠近。现在,当我站在经过一学期《现代人生哲学》的学习构建起的平台上,站在和她同等的高度上时,我看清了真实的她,体会到了她真正的美丽。

  《现代人生哲学》是对前人思想的总结,更是一种创新。

  一、 没有令人费解的理论,简单的三原则,精辟,易懂。

  (一) 人是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辩证统一。

  (二) 在人身上,精神存在高于物质存在,是物质存在的本质之所在。

  (三) 精神存在是精神和精神形态的辩证统一。

  二、 没有长篇大论的陈述,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简化为短短的几行。

  自发的自发性形态——婴儿时期

  自觉的自发性形态——幼年时期

  自然的自发性形态——童年时期

  自发的自觉性形态——少年时期

  自觉的自觉性形态——青年时期

  自然的自觉性形态——中年时期

  自发的自然性形态——老年早期

  自觉的自然性形态——老年中期

  自然的自然性形态——老年晚期

  三、 没有盲目的附和前人的观点,提出一个又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命题。(一)夭折——人类的宿命

  这里所说的夭折不是生理上的,而是精神形态上的。正所谓:彭祖800岁为夭,蝉一秋为寿。经历了春、夏、秋,却不能体会冬的美好,是现代人类的宿命。这是多麽的悲哀啊!

  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难道真的不能跳出这种怪圈吗?不!有了现代人生哲学的理论指导,再加上自我的不断努力和完善,相信我们一定会达到人生最美丽的冬季。

  (二)命名即创造

  圣经上说,上帝只需语言便创造了全世界,包括人类。许多人只将这看成是一种神话。

  这是因为他们达不到神的高度,不能理解神的做法。《命名即创造》却很好的解释了这种说法。正是《现代人生哲学》为这个命题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和神的交流构建了平台。

  (三) 悲剧即命运

  这个命题由一个故事引出。

  在底比斯城,国王拉伊俄斯被告知他的儿子俄狄普斯长大后将会杀父娶母,于是将儿子丢弃。俄狄普斯被邻国国王收养,长大后得知自己将杀父娶母,想摆脱命运,于是出走,却在通往底比斯的路上错杀了拉伊俄斯。到达底比斯后,他解开了斯芬克斯之谜,成为了新的国王,并按传统娶了他的母亲,生有2子3女。然而,悲剧并没有结束,城中流行瘟疫,问神意,得知真相。于是他自我放逐。他的孩子们为了争王位而自相残杀,继续上演着悲剧。

  悲剧即命运,悲剧来源于无知。人们不知道自己将注定夭折,终究不能摆脱命运的安排,于是就如同推石上山,一遍一遍地重复着悲剧,却始终无法到达终点。

  现代人生哲学,为结束这种命运,建立了理论基础,为到达顶峰构建了平台。有了它,悲剧将不再重演,悲剧将在这里结束。

  我相信《现代人生哲学》的理论是博大精深的,我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已经受用不尽。它必将被时间证明,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30谈谈我对现代人生哲学的理解——郭松源

  信科院计算机系,0110638

  在现代人生哲学课上,我们了解了人的一生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一个由自发到自觉而后自然的过程。这看似简单的理论,细细考究起来,其内涵确是无限深远的。这里,我只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浅显的认识。

  就从朱老师的诗谈起吧。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展示过一首诗,只有三个字,六个符号,全文如下:

  人 ≒ 从≒ 众

  这看似一个简单的文字游戏,却有很深刻的含义。

  “人之初,如玉璞”,在人与社会接触之前,或者说在人的思想能够与社会交流之前,一个人的经验为零,心灵也如白雪般纯净。此时,他所做的一切,纯出于天性,我们称之为“自发”。慢慢的其他人接触,人们互相模仿,也就是有一种“从”的心理,于是,在一个群体中的个体身上,共性的东西越来越多,当不同的习性被选择的保留或摒弃后,一套人们通用的生活准则出现了,“从”已成“众”。这时,人们的潜意识里有了对成规的遵守,行动有了规则,我们称之为“自觉”。有自发到自觉,是大多数人生命中的必然经历,但太多的人,走到自觉一步,已是百年之身,没有机会体验“自然”的境界了。“自然”是由“众”回到“人”的历程,是大彻大悟,是返朴归真,是心灵的“得道”。如何从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如何从五彩斑斓寻回本色,是很多人一生也没有机会思考的问题。太多的人,在习惯了做一个“社会人”之后,已不愿再承受要成为一个“个性人”需受的痛苦。真正超然于世的人是寂寞的。古有屈原,虽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豪迈,却因耐不住孤寂而愤然舍生。释迦牟尼却在七年的面壁之后彻悟人生,终于成为佛教的宗师。快乐与痛苦的区别,宽容于仇恨的区别,就在于“自然”境界的达与未达一线之间。

  由人而及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历程,同样是自发到自觉到自然的过程。在社会的漫长发展与一次次社会形态的交替中,人们经历的无数的痛苦。正是这些自然的灾难,人为的战争,令曾经单纯的有多少事物就有多少快乐的原始社会发展至今。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自觉”的社会中。自发之后应是自然,人类社会能否最终走到自然,正是现代人生哲学关心的问题。

  人类目前的命运是在达到自然境界之前就已经夭折,如果这样的情形发展下去,人类社会的命运也必然是夭折,只有斩断人类夭折的命运,社会才可能进入“自然”阶段。如何斩断人类夭折的命运,正是现代人生哲学要解决的问题。

  力量卑微如我,并没有任何办法撼动这社会分毫。我所能做的,只是把现代人生哲学推广之,让它去实现斩断人类夭折的命运,把人类社会带入到“自然”。

  31——120……

标签: 正能量的句子 人生感悟 努力工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