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的秩序《八零后光辉普照》节选地点原创首发

爱语录 90 0

读书人的秩序

  第一节 诞生

  按秩序来说,今天老李、阿远、阿连和我(当然不止我们几个,我说的主要是八零后),站在这个地方,误人子弟也好,教书育人也好,是一步步按照那个读书人的秩序走过来的,不管这种秩序选拔我们也好还是筛选我们也罢,历史选择我们这般人充当人民的灵魂师(不要动不动就打着人民的旗号,吓唬谁,人民的历史没有臭老九的份,其实如若能随我意,我倒是喜欢臭老九这个称呼的,就像朱重八,名贱身贵吗。)是有历史的使命和意蕴的。

  在此,还需介绍一下读书人的秩序的诞生、完善、发展和直到现在的科学。

  源自隋朝的时候,随着读书人成份的复杂,就需要有一种秩序规劝,劝诫那些本不该读书而非要读书寻找烦恼的人们,趁早回家放牛,命好碰上个下凡洗澡的仙女,去过你们的“牛郎织女”生活,可惜的是,这种规劝起到了反作用,而且影响深远,直影响到我们今天。放着好好的“牛郎织女”生活不过,非要自觅苦恼,以至于代代遗传,有些孩子一生下来,哇啦哇啦┅┅连哭起来都押韵。

  哀哉!悲哀!常言说:“不要把痛苦延续到下一代。”

  隋文帝最先提出这个规劝,心怀好意,目的是让他的两个孩子能在竞争中成长,谁考试考了第一,谁就接我的班,然后在朝廷推而广之,谁考的好谁就可以做我杨家的官。

  当然隋文帝的考试,不是今天的期中、期末、月考、中考、高考、还有考研、考博、考公务员,内容没有今天的复杂,形式也没有今天的繁多,只是,比如你们兄弟二人去打猎,谁打的多,谁就考第一,你们两个背诵一下论语,谁背得好谁就第一,再比如说,你们两个去打扫卫生,谁扫的干净谁就第一,当然人家杨家的两个公子是不用打扫卫生的,因为他们哥俩掺不上,每天起来都不要自己穿衣服,打扫什么卫生,我只是打个比方,我想他们那时杨家的生活,和我们今天的小康生活相比,应该是差不多吧?今天省长家的孩子有时还打扫卫生(嘿!这个我猜的,如果电视剧上有真实的一面,就猜对了)。

  但是隋文帝的这个规劝就没有开个好头,两个儿子为了竞争,没有学会怎么好好做人,就一天不停地一个比一个好,结果兄的两个反目成仇,在争夺父亲欢心的问题上,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据史书记载:

  “杨勇由于生活奢侈,渐渐失去了隋文帝的欢心。杨广就迎合文帝的心意提倡节俭,伪装出生活俭朴,不好声色的样子。每当文帝到他府中,他就把浓装艳抹的姬妾锁进里屋,王府中只安排几个又老又丑的妇人,穿着粗布衣服,在左右侍侯,他又故意将乐器的弘弄断,使乐器上布满了灰尘。放置在引人注目的位置上。文帝见了以为杨广象自己,十分称心。有一次,杨广外出狩猎,正逢大雨。侍卫给他送上油衣(雨衣),他拒绝着说道:“兵士们都在大雨中淋着,我一人岂能穿上独自避雨呢?”文帝听了以为杨广还具备仁爱之心,日后能成大事,更加喜爱,与此同时,杨广又勾结和杨勇不和的越国公杨素,在文帝和独孤皇后面前极力中伤杨勇,诬陷杨勇在文帝生病期间,说他盼望父皇快死。文帝听后逮捕了杨勇,于公元600年废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

  这样杨广赢得了父亲的欢心,喜爱。于是在历史上这次最早的考试,由于采取了不正当手段,杨广胜出,考了个第一。

  考了第一后,杨广痛恨该死的考试,就干脆把自己的竞争对手——哥哥杨勇杀了,然后把创建这种考试制度的人——自己的父亲,也双手掐死的病榻上,目的是我要重新确立考试的秩序,我要考人,考别人,我受够了这种“考试”之痛,看来这种考试制度深深地伤害了杨广,杨广就是后来的隋炀帝,也许大家对他没有好感,但我告诉你,历史上能影响到我们今天的,或者说能造福于今天人民的丰功伟绩,再没有那位皇帝和他相媲美了,因为他创立的科举制度直接影响到我们今天或华夏文明,甚至伤害到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他设立的国家机构,也延续到我们今天;还有他不管是为了什么开通的大运河如果近代没有损坏的话(我长这么大,就知道读书,读历史书,都是过去的事,从来没有想过实践,或者说亲自到大运河考擦过,也没有钱钱,所以可能我说的只是历史上的事),还造福着华夏人民。

  那么这种考试制度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准确的回答就是隋炀帝创立的,隋朝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标志着科举制度的诞生。

  杨广那个时候,具体考什么,好像是考诗赋,出哪一道题,这就要亲自采访当事人杨广同志,我想,杨广他自己不会背诵那首就考那首,反正当老师的心态都是一样的。

  至于他为何只看重进士科,而没有什么打猎之内的体育方面的考试,这也得询问当事人,我猜想,杨广是深受哥哥的启发,那时候,他的体育比哥哥的好,也就是说打架哥哥常打不过自己,而自己文化课要逊色于哥哥许多,你想,当一个中文系的找上个体育系的当老公或当老婆,哪还有好日子过吗?这还算是和平时代,要是战争年代,那还不逼得中文系的只能写小说排遣心中的忧闷。要是动口还算了,动手,体育系的肯定占便宜,所以杨广胜了,他胜利,就不许别人胜,只需要几个奴才,所以势必就要重视进士科文科方面的考试了。

  但世事就是着样,搞爱情和生活不一样,中文系的女生就喜欢找个体育系的,这也许是为了灵感。武则天就是这样一位中文系的女生,他就喜欢找个体育系的,所以,武则天就专门设立了武举,专门给他招体育生情人。

  要问现在的体育科考试何时诞生?何人创立?那么就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武则天创立。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0年)“诏天下诸州宣教武艺”,并确定在兵部主持下,每年为天下武士举行一次考试,考试合格者授予武职。

  武则天为何热衷体育事业,这和隋炀帝不一样,因为武媚娘深受从隋炀帝那个时候就逐渐壮大起来的进士科毕业的文人的折磨,她一个弱女子,又无背景,出身也贫贱,完全是靠自己的身体与妩媚在皇宫那个复杂的社会里混出来的,多少也有些深刻教训:“一个弱女子在社会上混,身边没有一个强壮的依靠,是多么不容易”。

  于是在她混出头的那天,她就创立了武举,专门招揽强壮的“依靠”,因为这些人头脑简单,易于统治,闲时可以当情人,急时可用抵挡不测,事实也证明,在她混出头那天起,又有不少中文系毕业的比较传统而且固执的儒生们,尤其是那些重男轻女对李家王朝忠心耿耿而不承认武家天下的老儒生们就殉国在她的屠刀下。

  和隋炀帝完全相反,武则天生存在一群文人的歧视和压迫下,她想出用武克文这个办法,大力发展体育事业,让文武中和一下,已达到相互制衡的目的。

  武则天只偏重于技勇,重点是马上枪法,这就是最早的马术比赛了吧?没有现在的田径、球类、游泳之内的运动的招考,而整个制度还不够像现在的奥运会规则那样完备,只能说是体育科考试的创制时期。当然武则天那时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种头脑简单的体育生一般情况是易于统治的,但也易冲动,一冲动就像走火的枪,伤害到自己。宋代开始,武举被纳入整个科举体系之中,确定了三组考试的程序和外场考武艺、内场考策论兵书的考试办法,武举制度臻于规整。元代武举废止不行,因为元朝的那些马上英雄都好像是相当于体育系毕业的。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以后有时间另作探讨。

  这是读书人秩序的诞生,从一诞生,这种秩序就暗含着不择手段。现在我的学生考试,也时常出现作弊的现象,我不像其他老师那样抓住就二个耳光,我深知华夏民族这种读书人的秩序从它诞生的那时起,就严重影响着读书人的心智,直毒害到我们今天,当然到现在的话,XY染色体也许也毒害到了,所以有遗传的成分,我怎么能面对一个小孩抄袭就两个耳光呢?请问:“老师,你上学的时候有没有抄袭过,如果有,那就是拿起手打自己的耳光。”(当然没有一个中国人在做学生的时候没有舞弊过,哪怕不承认也罢!)

  当然我没有鼓励抄袭的意思,拿今天的高考来说,事实证明,不抄袭的就会落榜,什么每年都有(引用权威人士评论):

  高考结束后,总会爆出高考舞弊的惊天内幕。山东曹县、广东电白、甘肃天水、湖南耒阳,今年轮到吉林松原。中国青年报6月10日的深度报道带我们进入了这个疯狂的世界:教师卖作弊器材获利,领导干部子弟被保送,甚至在高考现场出现考生试卷被抢走抄袭的事件……

  现于版面,自己去查。这样的事实出现后,不从根源上寻找问题,单是责令这些孩子们,给他们不予录取,或者几年内不得高考的判决。你没听说过“抽刀断水水更流”吗?哀哉!悲哀!

  我的学生如若作弊,我会给他最原始的教育,我会和他冷战:“我看不起你。”直到他有一天意识到做人不能这样,也许就战胜了内心深处那根遗传的毒苗。再不要说一些人民的灵魂师、人民的公仆帮着作凶。

  在历史上,事实也已证明,不不择手段,就会落榜,甚至是性命不保:隋炀帝不择手段,变成了皇帝;武则天不择手段,变成了女皇;包括光辉照万代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不择手段,而且变成了历史上最胸怀宽广的一代明主,这样的不择手段成功的例子在历史上举不胜举,简略的说也说不完。

  唐太宗时,大力扩充国学规模,可以说,从孔子那个时候的私人办学到唐朝时的国家办学,可以说是教育史上的一次退步(现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还不是有回到了私立吗?),因为从私立走向国立,其教育的本质就变了,这个变成什么了,史书上说的很清楚吗?就是变成封建统治者培养奴仆的摇篮,当然在科举制度创立之初,包括唐朝、宋朝,都曾选拔过不少人才。

  这里还需特别说明一下,面试,现在考公务员热,都说算上笔试你能过,面试如若是没有特别的出众脸蛋,就是要有背景,不然去考公务员,是变相捐款。好像这里提到的面试,是现代科学录取发展的结果,其实,在唐朝的时候,就已有了面试,我们中国人还以为是“面试”是从西方引进过来的呢!所以大力宣传要打破现行教育体制,引进西方科学招生办法,才能挽救我们的国民教育这样的骚点子。

  在唐玄宗的时候,就有了面试,那个时候,能走到面试这一步,不面试也罢,如果是我的话;但在慈禧太后这个时候,我是不愿意去面试的,像我这个样子,那肯定是要会前功尽弃地,样子长得不好看,人头能保住就万幸了。

  当面试诞生后,主观方面的因素就不可避免了,所以毛 在实施社会主义制度后,我们就很少听到面试了,但在民间很是流行,尤其是要找个好女婿的时候。

  后来,面试这个词就伸展成“对象”一词广泛在民间流传,“对象”一词就是从面试衍生而来的,还记得我们那个时候正在谈恋爱的写作老师曾写过一首诗,其中里面就有“‘对象’是什么?对象就是从对方眼睛里发现了自己”这样的句子。

  第二节 完善

  上面已提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几位为读书人的秩序做出的杰出贡献,其实,他们就是完善这种“秩序”的关键人物。有必要一一谈一下:

  唐太宗,说事,我的原则是先说说人,理由是什么人找什么事干,天底下都是人找事干,或者是人找你茬,没有事找你的,或者是茬找你的,除非你触犯了天条,上帝找你或阎王老弟找你,这才算有事找人,如若那天碰到此等事找你的麻烦,那你就永远不用找事做了,去天堂享你的清福。

  世民,其血统不凡,至于其父,唐王朝的缔造者,世人皆知,稍后简短说一说,单说人家的母亲,就不是一般女子,虽然找了个当皇上为职业的丈夫,但没有当过一天皇后,死后有人才叫她皇后的,虽然她没命在今生今世当一回皇后,但今世修得来世福,人家死了得道成仙,贵为“太穆皇后”,也称窦皇后(约569年—约613年),传说“这位太穆皇后生来不凡,刚出娘胎头发就长过颈项,三岁时这头发就已经与她的身高一样长短了。周武帝对这位外甥女非常喜爱,自幼就将她养在宫中。她对舅舅北周武帝与皇后突厥公主夫妻失和的状态非常担心,劝周武帝说:‘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这时窦氏可能只有六七岁年纪,能有如此见解,顿时语惊四座。周武帝第一个正色以对,立即接纳小甥女的进谏,从此对阿史那皇后态度大为转变。”

  追溯其源,皇室血统,虽然不是中西混血儿,但在遗传学上讲,不同少数民族通婚,其历史上的作用看来不止是一种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和睦相处的好的民族政策,更有利于遗传后代,优生优育。

  有一天,这位奇女子突然大哭道:“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 她的舅舅窦毅与舅妈襄阳长公主忙捂住他的口说:“汝勿妄言,灭吾族矣!”后来窦毅对妻子襄阳长公主提出要求:“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看来舅舅就是发现这位奇女子的伯乐,于是舅舅利用职务之便,举国上下,还投入不少广告费,宣传自己的外甥女,然后比武招亲(经过广泛而苛刻的“比武招亲”,最终“雀屏中选”的东床快婿也非寻常人,乃是未来的唐高祖李渊,字叔德。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平阳公主都是她的亲生子女。隋大业年间,在涿郡去世,时年四十五岁)。

  此消息很快传入风流倜傥、玉树临风、年轻英俊、武艺超群的贵族子弟叔德耳中,其实这样的消息即使传到我们农民的儿子耳中,也只能是空欢喜一场,至多也是凑凑热闹,就像现在人家全国上下、举国欢腾举办奥运会、世博会,我们这些农民的儿子只能听听,为祖国骄傲,自豪,那有去奥运会、世博会现场凑凑热闹的资本呀!具有爱国思想的人士大概是不同意我的这种比喻的,说你这是什么思想,亏你还是一位老师,其实小而言之:是舅舅窦毅为外甥女招亲;大而言之,是党和人民为祖国招亲吗。

  当然有情人终成眷属,皇天不负有心人,不说了,反正人家比武招亲也好,还是上帝安排人家在此时见面也好,总之,此二人的结合,意味着必将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结合,一代风骚明君的诞生将交付此二人代办了。

  在一个黄道吉日,在一个诞生帝王的有福之地,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诞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也许是上帝的安排,一代明君诞生了,我查过了,这是一个皇帝诞生的日子,和我的只相差一天,而且和我一样,都诞生于祖国的大西北,一个李唐王朝诞生的地方,且恨自己不生于唐朝,哎!几个时辰就差别这么大吗!真他妈生不逢时?

  在父亲生下第一个儿子建成时,那时也许当皇帝的时机还不成熟,但从儿子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他有当皇帝的野心,于是乎就取名给自己的长子——建成,暗含什么时候能建国;在生下第二个孩子世民时,看来天下非自己莫属了,叔德同志已胸怀天下,有“济世安民”之意;第三子、四子同样有此父亲的意愿,如玄霸、元吉等,玄霸意有消除周边少数民族,称霸中原之意;元吉有太平盛世之意。

  我以我的少有的阴阳知识粗劣辨识了一下(当然那,我的阴阳八卦或者说周易没有李某某学地好,这里需要透露一下写作者本人姓李名志鸿,其实在上大学的时候,时常有人喊我“大师”,暗含李某某之意,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们是亲兄弟或有什么亲戚关系,的确我在大学的时候靠“我哥”李某某出过名,人家都称我“大师”的时候,我甚是感激不尽,无赖在大学搞阴阳不成,索性改行写了几首小诗,哀哉!也不愧为别人尊我为“大师”。后来也在一个不知名的什么报刊居然发表,也曾引来不少争议,后来学校的一个叫什么潮的文学社要我同伙,我很是风度婉言拒绝,于是乎葬送了我在师院的名声,说我假借“大师”之名炒作,干脆说写诗的那个笔名不是我的,是我瞎吹。后来以我的沉默了结我写诗的生涯。)这几个人的名字暗含自己的身世:

  李建成,阴阳解构为:“你的任务是国家建成,至于之后的事,没你的份,意思是说,太子的事你先干着,当皇帝的事我来干。”

  李世民,这个名字大气,一看就是大人物的名字,什么“世民”呀,“杨广”呀,“元璋”呀,不举了,除了我带的学生不知道外,其他的小学生都知道这些大人物。阴阳解构:“世民,济世安民,你的任务就是济世安民,暗含心胸宽广之意,事实证明,只有心胸宽广的人才能是明君,史书也证明,历史上心胸宽广的皇帝就数‘世民’第一了。”

  其他两位不重要,就不解构了,天机不可泄露太多,我准备写小说不成,就去算卦,安度晚年。

  第三节 唐太宗

  送子千金不如送子一名,叔德同志和我一样,也迷信这些东西,不然怎么会在自己的儿子取名上花费这么大的心思,当然他没有料到“世民”这个名字会是将来的皇帝,而且会杀死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如若是这样,叔德同志作为父亲,我想也是不想看到这一幕的,按常理,也许会把“世民”这个名字送给长子建成,这样就会避免历史再重演,“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悲剧,当然世民是没有给建成作一首七步诗的时间,以我对建成的了解,即使给了时间,也是白浪费时间。

  咱们说这些有什么用,我只是想把“什么人干什么事”说透彻一点,当老师的都这样,知道多的多说点,知道少的少说点,不知道的胡说点。

  说这么多只是想证明“世民”的确出身不凡,你不是说世民对读书人的秩序的贡献吗?犯不着这么复杂吗?当老师的通病?不复杂化讲什么,我已声明过我确信有职业病,即使不上课,谈对象也这样,见谅!

  虽然只是证明一下他的不凡的身世,这的确说明科举制度这种读书人的秩序却不是一般人都可以规定的,哪怕是皇帝,这是一个时代赋予“世民”同志完成的大任,说的有点玄乎,就拿现在我们这套教育体制,是读书人的这种秩序发展到今天的时代产物,就算上那个教育部部长或总统,他一个人说了是不算的,如若是能算,谁还不希望改变咱祖国体制教育的现状,提高国民素质,简单来说,哪位热心的爱国人士不愿意生活在一个高度人文素养的国度,谁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受得良好的教育。

  扯大了,胡说。

  还是具体说说世民同志对读书人秩序的具体贡献:

  由于唐代以来私学教育的不断昌盛,培养了大量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例如贞观以后,仅国学生就有8000余人。国学生是参加科举的重要力量,因为他们在各级官学学习,考试合格后被送至尚书省参加科举,因此被称为“生徒”;自学成才继而向地方政府投牒自举,经考试合格后同地方贡品一起被送入京参加科举者,谓之“乡贡”。唐朝对“乡贡”报考者的要求也不甚严格,除作* 犯科者不得 参加外,只要求商人或工人不得参加,应该说是比较开明的,“生徒、乡贡”这二种人是科举的主要来源。

  有了读书人,才有了读书人的规范和秩序,那么上帝赋予世民的大任,干大事的环境就产生了。于是他扩充国学规模,大办官学教育,于是教育的本质就要改变,不是完全为了提高人的素养,而是变成了给封建统治者培养奴仆或给华夏族培养人才。

  唐代的科举分常举、制举两种。所谓常举是指每年分科举行的科举;制举是指由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科举。常举就相当于现在的考大学,每年定期举行,当然现在的考上大学没有唐朝那个时候风光,现在一个狗屁都可以骂你大学生是个狗屁,在唐代,谁敢骂秀才是个狗屁,除非长期科举而没有科举上的精神失常者,就连范进精神失常,也是没敢口出狂言。制举就相当于现在的不定期的招聘会,其具体情况,也没有现在的那么科学。常举的主要科目是: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等。

  秀才一科要求对有关国家的大政方略问题,作策论五篇。旨在选拔一些具有宏观全局意识的高级人才,因此对考生要求非常高,如果被推荐而来而未能得,所荐州长官甚至还要受处分,以至于后来参加考试人数非常少,唐高宗时曾被停止过,此后也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明字科旨在选拔对书法、文字有专长的人才;明法科旨在选拔熟悉法律的司法人才;明算旨在选拔精通算术的数学人才,以上科举多被世人所不屑,因此不被人所重视。一史为选拔精通《史记》、《汉书》、《后汉书》其中之一的人才;三史则是选拔精通《史记》、《汉书》、《后汉书》三部著作的全面人才;开元礼是对玄宗开元二十年修成并颁行《大唐开元礼》一百五十卷的内容进行考试;道举主要考《老子》、《庄子》、《列子》等道家典籍;童子举的考试内容是要求十岁以下儿童熟习一部经书和《孝经》、《论语》。以上几种由于不常举行,因此,在科举中的地位也不重要。因而,明经、进士两科成为了科举中最重要的两科。 在隋时,此两科的主要内容是试策,唐初不断变化增加。太宗贞观八年(634),进士科加试读史书一部;高宗调露二年(680),进士科加试贴经,永隆二年(681)明经加试贴经,进士加试杂文。玄宗天宝(742-756)年间规定:明经先试贴经,次试经义,最后试策;进士先试贴经,次试诗赋,最后试策。至此明经、进士两科开始有所侧重,明经重“贴经墨义”,进士重诗赋。

  也许听起来够复杂的啦,但比起现代的考公务,只是小巫见大巫,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明确出现“公务员”一词的概念,但也不同层次的选拔了各方面的人才。比如陆贽、裴度、刘宴、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等等,他们都是进士出身,进士侧重考诗赋吗!

  当然在世民那个时候,读书人的秩序还没有发展到后来的“八股”,所以一定程度上还不能以陆贽、裴度、刘宴、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等等来对科举妄加评论。他们都是进士出身,比起孔子那时的私办教育,是绝对不可以标榜的,所以现在都在标榜孔子吗?在世界上也兴起了孔子学院热?我希望是名副其实,继承孔子的办学理念,把提高人的素养的革命进行到底,我们中国人也不是以孔子和孔子的弟子三千而自豪吗!当然在孔子的学生中也不乏有奸诈的政客,相对于现在来说,这绝对是老师的荣耀,比如现在的大学搞排名的时候,就要参照你这个大学产了几个总统,当然还有曾经出现过几位文学家、科学家、经济学家或哲学家之内的。

  第四节 武则天

  关于武则天的出身,各种迹象显示,出身寒微,那时大名鼎鼎的骆宾王也说她“地实寒微”。武则天虽出身寒微,但从小是个男孩性格,不喜女红且不习女红,唯喜读书,以她后来给读书人的秩序做出的贡献来看,不亚于现代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除了知书达礼,还关心时政,深谙政事,可以说武则天是一个非常合格的有政治抱负的中文系高材生。童年时代,曾随父母遍游名山大川,开阔了眼界,从这个程度上来说,现代的大学生是不具备实践这一环节,而武则天具备,她不但读了万卷书,而且还行了万里路,从一个书生变成一个资深的政治家,光读死书是不行的,还得行万里路,这样历练了她的阅历,培养了她的眼界和才干,为了后来成就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奠定了基础,后来正史评价:“武则天统治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的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洪贞观’”。

  武则天的生活条件可能比现在的小康还殷实点,因为父亲是个商人,虽然那个时候地位低贱了点,但生活殷实。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尽管商人在历史上都被人们不同程度的嗤之以鼻,而且什么奸商或无商不奸之类的话基本上连商人自己都默同,但事实证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高洁的名声,就要甘愿清平,不甘愿清平就要从商,沦为奸商,但的确是少饿肚子。这样殷实的家庭生活条件为武则天的成长创造了成长的坚实的物质基础,有书读,有钱旅游,当然眼界开阔,这样他才能有远见的卓识。

  这里要特别说说读书人,像武则天这样的算不算读书人,但她没有受过读书人秩序的规劝,直接点说,没有受到当时科举的毒害,但人家的成就怎么样,这样的读书人也许是每一个读书人的偶像吧?书能读到这个份上,也算是“读书、安家、齐国、治天下”的最高诠释了。

  这样的书可读,这样的读书方式值得考究,这样的读书人才是完整意义上的“读书人”,这样的读书人才不枉读书人的称呼,这样的读书人才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历史的推崇。

  这样的事都属于读书人的事,但也是读书人自己解决不了的事,你成长在什么样的“读书人的秩序”中,什么样的秩序就规劝你,这样读书做人,不能那样读书,不能那样做人。我只是说这些读书人的事或故事,而不是说“读书”,反对读书或者提倡回家去放牛。

  书还是要读,这关涉人的成长,人文素养的提高,简单的说,人的素质的提高。人类从野蛮到文明,这是一部证明人从低等动物向高等动物转变的发展史,否则,是历史的倒退。

  所以,关于读书的事是大事,关涉人和动物根本区别的大事,尽管人在一定程度上还需在动物的前面加上“高等”一词的修饰,但所谓的读书人特长是惯于把这个修饰去掉,读书人的“皮子”去掉,就像我们校长说的“如果我脱掉教师的这张皮,也和你一样(是个流氓)”。哀哉!悲哀!这样的人,不但是读书人,而且还是教人读书的读书人(俗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读书人,真是,悲哀。

  武则天非常关心读书人的事,也非常关心读书人,有次她亲自殿试,看到考场上有位衣不蔽体的寒士,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就过去在他的头上摸了摸,这一摸,可不是一般的抬举。你想,就是咱们普通的教书匠,身份当然在孩子眼里是高大的,给那位学生头上摸摸,他都会浑身上下、从心里到心外都激情澎湃,其受到的鼓舞,是不言而喻的,这样让其他同学甚是羡慕,当然了,有些同学会由羡慕而产生嫉妒的。

  武则天当时的举动,可以说是惊动了这位寒士,当然也惊动了四座,从这一点上足以说明武则天面对自己的学生,绝对是一视同仁,从不嫌贫爱富,当然也不以穿着取人,在他眼里,更关注弱势群体。

  当然,则天同志创立殿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以防止作弊,当然了,就像现在高考集体作弊一样,她亲自殿试,就是主要防止官员和那时的老师们作弊,以防贤才被扼杀在这些人的手中。这样爱惜读书人的创举,只有则天同志做到了,他那时贵为龙体,但还是亲自监考,这不仅仅是为了打击作弊,极大地表现出了他爱惜读书人的程度。就说我们学校这样的考试,领导们都不可能亲自监考,而是领导集团集体在那里喝茶片闲传(胡聊),足以说明监考可不是一个舒服的工作,平生当老师,深感天底下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监堂了,我监考如座针刺,两个半小时下来,浑身酸痛,有这样亲身感受,所以我特别敬重则天,是一位负责任的老师,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领导。

  则天用实际行动为读书人创造了公平、公正的环境(当然以现在科学明主的眼光判断,则天创造的这个环境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至少能进入皇宫殿试的,是极少数的人),当然这是对读书人的秩序最大的贡献,也是对读书人最高的待遇和关心。

  当然这样的思想,是读书人的思想,不是读书人,就当然不理解读书人了,那还什么时候能想起关心读书人呢!

  关于武则天同志的思想,我只能是在一些蛛丝马迹里猜测了,因为要了解一个人只能对本人一番采访与交流了,但就客观原因,本人来不了现场,单就从她的著作里考究她本人的思想,据我了解,则天同志不喜欢写小说。要是他写小说,就像红楼梦,咱们还成立一个什么红学研究会,考究一下作者本人曹雪芹的思想。我也想到了,则天是没有时间写小说,或者说写小说是没落了的读书人的事,那些成功人士那有一个想着写小说的,就像韩寒、郭敬明这些写小说的出了名的,都纷纷要改行,这是我网上看的,如若是不打算改行,也是试探到其它行业还不如写小说挣的钱多。

  我从则天同志造的几个文字里,就可以猜测猜测她的读书人的思想了,比如她给自己取的名字,武曌的曌字(我半天打都打不出来,这样取名字,可只有则天同志享有这样的特权),就可以看到她本人对清正廉洁的向往或个人思想境界的写照,上面一个明字,下面一个空字,阴阳解构为:“日月当空,光明磊落,此人心胸宽广,后必成大事。”

  事实也证明,则天同志正是上帝赐予了她这个名字后,才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还有那个国(圀)字,我觉得比现在的这个国字要好的多,“圀”这个字意蕴真切,足以见创造这个字的人心胸宽广,四海之内、八方之土,都在我自己则天的口中,此等人不当皇帝,谁来当皇帝;而创造今天的这个“国”字的人,足以见是个小人物,他既想口这么大的一片土地上当个王,又怕被人民唾弃、历史讥讽,于是不得不在这个王子上点上一点,以掩饰自己内心的阴暗和恐惧,但还是能看到创造这个字的人小小的阴谋,“国”字把一个玉子含在口中,阴阳解构:“金玉其内,败絮其外。”想,把一个玉含在口中的人,这样的人也许只有西方文学史上塑造过类似的人物,那就是守财奴“葛朗台”。西方特殊的环境里才能创造出此类人,在东方,有着几千年悠久文明史的中国土地上,是万万不可以有此等人滋生。

  地(埊)这个字,表意明确,三岁的小朋友都可以明白“地”就是由“山”、“水”、“土”构成的,如若是中国的汉字都这么表意明确,那国语也不至于好奇的外国人深入研究一番之后,无奈惊叹是“天语”,是“神”的语言,外国人习惯把自己搞不清楚的事都规划到神秘的“神”,不了解这些鬼子的人,还以为是他们对咱们的母语有多么崇拜,多么敬仰,其实就是他们不理解的意思。

  如若是我们的汉字都像“埊”这个字,就像外语都是由ABCD┅┅构成的一样,也不至于有些有远见的人担心中国的方块字在数字时代的竞赛中处于被动,中国电脑科技不发展,罪魁祸首是方块字严重阻碍了我们软件程序的发展。如果真是这样,则天同志是有远见的,也许那时他已意识到几百年后,电脑时代必将到来,但由于当时读书人秩序已非常完善,没有一个人,独自一个人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这种现状的。

  读书人发展的瓶颈正在此,一些读书人的秩序一旦被确定下来,那怕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提出然后确定下来的,也是会被读书人承传下来,并发扬光大,以至于身陷囹圄、造茧自缚。

  读书人之所以“哀”哉!正在于此。

  月(囝),“月”是象形字,是我们的老祖先创造的,最先是画了一个月亮,以现在的艺术审美要求,也许不算怎么样,但也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愿望;则天同志的这个字创造的有意思,富有诗意,“囝”字,阴阳解构:“子含在口中,意为我喜欢月亮,像含在口中的自己的孩子。”可见则天和李白呀、杜甫呀一样热爱月亮姐姐——嫦娥。

  在我的意象里,喜欢月亮的,就是诗人;喜欢太阳的,就是政客。则天如此喜爱月亮,看来他不是一般的政客,还是一位诗人,果然,虽是史诗上没有留下则天的大名,但也曾写过几首诗,毕竟是中文系的吧,不写几首诗,算什么。

  武则天诗词粗劣收录如下,有兴趣的同志作一番考究,和某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你,PK一下,切磋切磋(不喜欢诗歌的可以略去不看):

  「曳鼎歌」武则天

  羲农首出,轩昊膺期。唐虞继踵,汤禹乘时。天下光宅,海内雍熙。上玄降鉴,方建隆基。

  「唐享昊天乐。第一」武则天

  太阴凝至化,真耀蕴轩仪。德迈娥台敞,仁高姒幄披。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

  「唐享昊天乐。第二」武则天

  瞻紫极,望玄穹。翘至恳,罄深衷。听虽远,诚必通。垂厚泽,降云宫。

  「唐享昊天乐。第三」武则天

  乾仪混成冲邃,天道下济高明,闓阳晨披紫阙,太一晓降黄庭。圜坛敢申昭报,方璧冀展虔情。丹襟式敷衷恳,玄鉴庶察微诚。

  「唐享昊天乐。第四」武则天

  巍巍睿业广,赫赫圣基隆。菲德承先顾,祯符萃眇躬。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微诚讵幽感,景命忽昭融。有怀惭紫极,无以谢玄穹。

  「唐享昊天乐。第五」武则天

  朝坛雾卷,曙岭烟沉。爰设筐币,式表诚心。筵辉丽璧,乐畅和音。仰惟灵鉴,俯察翘襟。

  「唐享昊天乐。第六」武则天

  昭昭上帝,穆穆下临。礼崇备物,乐奏锵金。兰羞委荐,桂醑盈斟。敢希明德,幸罄庄心。

  「唐享昊天乐。第七」武则天

  尊浮九酝,礼备三周。陈诚菲奠,契福神猷。

  「唐享昊天乐。第八」武则天

  奠璧郊坛昭大礼,锵金拊石表虔诚。始奏承云娱帝赏,复歌调露畅韶英。

  「唐享昊天乐。第九」武则天

  荷恩承顾托,执契恭临抚。庙略静边荒,天兵曜神武。有截资先化,无为遵旧矩。祯符降昊穹,大业光寰宇。

  「唐享昊天乐。第十」武则天

  肃肃祀典,邕邕礼秩。三献已周,九成斯毕。爰撤其俎,载迁其实。或升或降,惟诚惟质。

  「唐享昊天乐。第十一」武则天

  礼终肆类,乐阕九成。仰惟明德,敢荐非馨。顾惭菲奠,久驰云輧。瞻荷灵泽,悚恋兼盈。

  「唐享昊天乐。第十二」武则天

  式乾路,辟天扉。回日驭,动云衣。登金阙,入紫微。望仙驾,仰恩徽。

  「唐明堂乐章。外办将出」武则天

  总章陈昔典,衢室礼惟神。宏规则天地,神用叶陶钧。负扆三春旦,充庭万宇宾。顾己诚虚薄,空惭驭兆人。

  「唐明堂乐章。皇帝行」武则天

  仰膺历数,俯顺讴歌。远安迩肃,俗阜时和。化光玉镜,讼息金科。方兴典礼,永戢干戈。

  「唐明堂乐章。皇嗣出入升降」武则天

  至人光俗,大孝通神。谦以表性,恭惟立身。洪规载启,茂典方陈。誉隆三善,祥开万春。

  「唐明堂乐章。迎送王公」武则天

  千官肃事,万国朝宗。载延百辟,爰集三宫。君臣德合,鱼水斯同。睿图方永,周历长隆。

  「唐明堂乐章。登歌」武则天

  礼崇宗祀,志表严禋。笙镛合奏,文物惟新。敬遵茂典,敢择良辰。絜诚斯著,奠谒方申。

  「唐明堂乐章。配飨」武则天

  笙镛间玉宇,文物昭清辉。晬影临芳奠,休光下太微。孝思期有感,明絜庶无违。

  「唐明堂乐章。宫音」武则天

  履艮包群望,居中冠百灵。万方资广运,庶品荷财成。神功谅匪测,盛德实难名。藻奠申诚敬,恭祀表惟馨。

  「唐明堂乐章。角音」武则天

  出震位,开平秩。扇条风,乘甲乙。龙德盛,鸟星出。荐珪篚,陈诚实。

  「唐明堂乐章。徵音」武则天

  赫赫离精御炎陆,滔滔炽景开隆暑。冀延神鉴俯兰尊,式表虔襟陈桂俎。

  「唐明堂乐章。商音」武则天

  律中夷则,序应收成。功宣建武,义表惟明。爰申礼奠,庶展翘诚。九秋是式,百谷斯盈。

  「唐明堂乐章。羽音」武则天

  葭律肇启隆冬,苹藻攸陈飨祭。黄钟既陈玉烛,红粒方殷稔岁。

  「唐大飨拜洛乐章。昭和」武则天

  九玄眷命,三圣基隆。奉成先旨,明台毕功。宗祀展敬,冀表深衷。永昌帝业,式播淳风。

  「唐大飨拜洛乐章。致和」武则天

  神功不测兮运阴阳,包藏万宇兮孕八荒。天符既出兮帝业昌,愿临明祀兮降祯祥。

  「唐大飨拜洛乐章。咸和」武则天

  坎泽祠容备举,坤坛祭典爰申。灵眷遥行秘躅,嘉贶荐委殊珍。肃礼恭禋载展,翘襟邈志逾殷。方期交际悬应,(下一句逸)

  「唐大飨拜洛乐章。拜洛」武则天

  菲躬承睿顾,薄德忝坤仪。乾乾遵后命,翼翼奉先规。抚俗勤虽切,还淳化尚亏。未能弘至道,何以契明只.

  「唐大飨拜洛乐章。显和」武则天

  顾德有惭虚菲,明只屡降祯符。汜水初呈秘象,温洛荐表昌图。玄泽流恩载洽,丹襟荷渥增愉。

  「唐大飨拜洛乐章。昭和」武则天

  舒云致养,合大资生。德以恒固,功由永贞。升歌荐序,垂币翘诚。虹开玉照,凤引金声。

  「唐大飨拜洛乐章。敬和」武则天

  兰俎既升,苹羞可荐。金石载设,咸英已变。林泽斯总,山川是遍。敢用敷诚,实惟忘倦。

  「唐大飨拜洛乐章。齐和」武则天

  沉潜演贶分三极,广大凝祯总万方。既荐羽旌文化启,还呈干戚武威扬。

  「唐大飨拜洛乐章。德和」武则天

  夕惕同龙契,晨兢当凤扆。崇儒习旧规,偃伯循先旨。绝壤飞冠盖,遐区丽山水。幸承三圣馀,忻属千年始。

  「唐大飨拜洛乐章。禋和」武则天

  百礼崇容,千官肃事。灵降舞兆,神凝有粹。奠享咸周,威仪毕备。奏夏登列,歌雍撤肆。

  「唐大飨拜洛乐章。通和」武则天

  皇皇灵眷,穆穆神心。暂动凝质,还归积阴。功玄枢纽,理寂高深。衔恩佩德,耸志翘襟。

  「唐大飨拜洛乐章。归和」武则天

  言旋云洞兮蹑烟涂,永宁中宇兮安下都。包涵动植兮顺荣枯,长贻宝贶兮赞璇图。

  「唐大飨拜洛乐章。归和」武则天

  调云阕兮神座兴,骖云驾兮俨将升。腾绛霄兮垂景祜,翘丹恳兮荷休征。

  「唐武氏享先庙乐章」武则天

  先德谦撝冠昔,严规节素超今。奉国忠诚每竭,承家至孝纯深。追崇惧乖尊意,显号恐玷徽音。既迫王公屡请,方乃俯遂群心。有限无由展敬,奠醑每阙亲斟。大礼虔申典册,苹藻敬荐翘襟。

  「早春夜宴」武则天

  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送酒惟须满,流杯不用稀。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

  「游九龙潭」武则天

  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赠胡天师」武则天

  高人叶高志,山服往山家。迢迢间风月,去去隔烟霞。碧岫窥玄洞,玉灶炼丹砂。今日星津上,延首望灵槎。

  「从驾幸少林寺」武则天

  陪銮游禁苑,侍赏出兰闱。云偃攒峰盖,霞低插浪旗。日宫疏涧户,月殿启岩扉。金轮转金地,香阁曳香衣。铎吟轻吹发,幡摇薄雾霏。昔遇焚芝火,山红连野飞。花台无半影,莲塔有全辉。实赖能仁力,攸资善世威。慈缘兴福绪,于此罄归依。风枝不可静,泣血竟何追。

  「石淙」武则天

  三山十洞光玄箓,玉峤金峦镇紫微。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

  「腊日宣诏幸上苑」武则天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如意娘」武则天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制袍字赐狄仁杰」武则天

  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

  从这些诗歌里,我们可以揣摩她的思想,考究她的诗艺,领略一代读书人的风骚。

  作为读书人,他给“读书人的秩序”贡献不少,他以身作则,无疑是我们读书人的楷模。

  关于则天同志成为了一个政客后,正史上也好、野史上也好,是是非非的评论异彩纷呈、光怪陆离。我说的是读书人的事,其他一概略去,不作任何引起“读书人”争议的评论。

  关于武则天在历史上的作用,引用小朋友七年级的历史教材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而且是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期间,政治稳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洪贞观”。

  这是历史发展到今天,好多专家、历史学者给咱们后代留下来的智慧的结晶,科学、公正、识大局的最好的评价,至于那些武则天的另一面,阴暗面,也许有时间、有兴趣的话,我会做一番考究后再说不迟,关于读书人的事里,略去。

  因为,作为李唐王朝的后代(本人上帝赐姓:“李”,祖籍:“陇西人士也”,传说,也是李唐王朝的后代),当然不希望有个姓武的女子篡夺我李家的江山,本人很有意愿揭露这个我们李家几万万代才出现一个不忠的儿媳的罪行。

标签: 母亲鼓励孩子简短句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