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长相是生命的真实模样。
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你给灵魂灌输的,充满的,向往的,就是你的精神长相。
如悦红日,如履薄冰。一个有人生追求的人,一定不只是爱惜自己外在的羽毛,而是更加珍视自己的意念境界,更加敬畏自己的精神长相。
顶级的精神长相,一定是源自于灵魂深处的安静:极简而丰盈,纯粹而欢喜,生动而自觉。
灵魂的安静是对生活的悦纳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门。
道就在生活中,脱离开当下生活的都不是真正的道。你不需要遁入深山,不需要斩断红尘,你只需要踏踏实实,安住当下,平和喜悦,与繁重的生活一起修行,在行立坐卧中观照自已。
所谓修行,就是活在当下。如圣人所言: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该干啥时干啥,且全心全意。吃饭慢慢吃,睡觉好好睡,心无旁骛,此时此刻,就是生活的全部。
工作中修行,就如同走路,边走边察,边察边走,在路上体认良知,最后必能抵达目的地——良知的光明。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也定,动也定。
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练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无论动还是静,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
接纳生活的一切,欢喜面对独一无二的自己。生活中所有的磨难,你所遭受的一切伤害与苦痛,都是你人生的一部分,都将成为你生命中最亮的光。
半生沧桑归来,内心依然少年。真正的灵魂安静一定是来自于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的“也无风雨也无晴”!
灵魂的安静是对万物的洞察
心不动,风奈何?
《坛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人心不稳,心性不定,人的情绪与意念便会随风飘动,陷于环境的牵扰之中,烦恼自然丛生,当然会失去内心的安静与从容。
六祖惠能其实是点化弟子:出家人修行,修的是心,因此要时时观照自心,守住自己这颗心,便少了些生命的动荡。
王阳明也曾经说过一段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花当然是自开自落的,可是能不能扰动我心,却是由我来决定的。哪怕天崩地裂、沧海桑田,只要心中安然,一切便了然于心。
静可生慧。如老子所言: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心不动,一切内在智慧具足,一切自然真相呈现。
灵魂的安静是对生命的觉醒
不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真正的人生智者都懂得“向死而生”,在对生命的去向上反复思考,置之死地而后生,从生命的源头汲取源源不断的身心能量。
因为这样的思考,人生可以拔开层层私欲的迷雾,让原来被湮没的灵魂散发出纯粹而耀眼的光芒,映照宇宙万物,与万物融为一体。
王阳明说:人的生死之念,原本是从生身命根上带来的,因此不能轻易去掉。如果在此处能识得破、看得透,这个心的全体才是畅通无阻的,这才是符合天理的表现。
当一个人看透生死,坦然面对当下的人生时,他的身心会自动归位,他的智慧会自动涌现,他的灵魂会因为超越了世俗的肉体而真正安静下来,灵明通透,与天地合一。
王阳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了八字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内心光明的他,世界也一片光明,万物生长,一片生机。
人这一生,短暂却蕴藏无穷的价值与意义。当一个人时时反省生命的使命,努力追求生命的觉醒,做到了内心光明,可以说就没有遗憾了。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真正的安静只存在于心中
王阳明有一个弟子叫徐樾,一直修炼静坐。一日,自觉习得心学真谛,便兴奋地找先生求证。
王阳明让他举例子说明什么,徐樾就兴奋地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直到无例可举。
王阳明指着船里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
王阳明告诉自己的弟子,不要太执着于具体事物。真正的光不在烛上,而在心中。心有光明,便一切光明。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真正的安静不在山上,不在庙里,而是在心里修篱种菊。当你开始“向内”,当你回到自己,此时此刻,你就打开了通向灵魂安静的大门,更进一步,你就是安静。
灵魂的安静,才是你一生最好的模样!
标签: 一个人安静淡然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