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此生倾城色——读词札记

爱语录 52 0

忆江南

李煜 (南唐后主)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白香词谱》将李后主的词置于开篇。舒梦兰的意图,他是按照小令,中调,慢词的顺序来编的。小令排在前面,而在选“忆江南”词牌时,将李后主的词选出来,可见他对李是很推崇的,顺便说一下,看《白香词谱》的选词,知道舒梦兰也是以婉约词为主的,婉约词是词之正宗。

  “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望江梅”“谢秋娘”“江南好”,“安阳好”。此词最初名为“谢秋娘”,原是唐李德裕为爱妾谢秋娘而作,但原词已经失传了。谢秋娘为当时名妓,唐李德裕纳为妾,为她置宅,她住的地方,称为谢宅。此后,名妓谢秋娘成为诗词中常见的典故,谢宅,泛指女子所居之处,小谢也泛指女子。后来白居易用《忆江南》词牌填了三首词,其第一首末句云:‘能不忆江南’,由于白的名气甚大,故又将此词牌改为《忆江南》。此外亦名《春去也》,则以刘禹锡词首句作‘春去也’一句得名。

  一个亡国之君,被软禁在大宋王朝,总是时时思念故国——南唐江南的山山水水。而今,曾江山之几何,一切安在哉?于是提笔写成一阕“忆江南”。

  起拍“多少恨”,直抒胸臆,下笔突兀,抓住人心,仿佛他就站在你面前,如同朋友见面,你问他:“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他立即悲愤道:“多少恨”。让人一惊。国破家亡,今为阶下囚,一言难尽。“昨夜梦魂中”, 词人满腔悲恨都源自昨夜梦一场,他颓然地说:“昨晚,又梦回江南了。”梦里多少欢乐,梦醒多少悲哀。接下来一拍“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仿佛昨日还在上苑中游玩,游园盛景分明还历历在目:南唐上苑,繁花似锦,凤舆鸾架,车盖相连,前后连绵数里,好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啊。“还似”引出梦境,“车如流水马如龙”为唐苏颐《夜宴安乐公主新宅》诗中原句,出自《后汉书•皇后记》“马后诏: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后主完全袭用,一字不改,却也妥帖自然,不着痕迹。

  花月正春风。 春风和煦,月明如水,如此花好月圆之夜,大家游兴甚酣,又怎忍马上散去呢?““花月”、“春风”间着一“正”字,不仅道出时值游玩的黄金季节,而且暗示此时亦是游人兴致淋漓的时刻。一句景语结词,无形中又将游乐推向高潮。全词至此嘎然而止。你待要问他具体情况,他却向你一摆手,潸然泪下“说不下去了”。你心中的期待在这个陡然收煞的结尾中突然落空,忍不住过去从头看起,还是看到“多少恨”。有无数画外音在你耳边回荡,始终都是那句“多少恨,多少恨”,作者用力道出的恨竟隐藏于这样一片繁华景色中。

  后主流传下来的望江南共有五首,《白香词谱》选了一首。再看其他四首呢。

  多少泪,沾袖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滴,

  凤笙休向月明吹。肠断更无疑。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

  满城飞絮混轻尘。愁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暮,

  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天子梦,说尽又扬花。醉别美人犹笑我。

  闲来人倦住谁家,回首问琵琶。

  第一首和“多少恨”两首词是在降宋后作的,可以看出后主过的是以泪洗面的日子。可以想见,从帝王到囚徒的裂变后,对后主的打击之沉痛,生活,自然从天堂过度到炼狱,生不如死的。软禁在大宋朝廷,言行举止受人监视,整天诚惶诚恐,担心得罪了皇上。据说,宋太祖时,后主的景况还好一些。因为赵匡胤是一介武夫,他很尊重文人,对后主礼遇有加。那时他对蜀后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情有独钟,没有想染指后主的小周后。但宋太宗上台,第一个就瞧上了小周后。皇帝想要哪个女人还有要不到的,这对后主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的打击。江山被你家夺去了,现在我唯一的生命中的最爱也眼看着被你霸占去。后主没有办法,唉。不知道他有没想过提把刀子闯进宫里,同归于尽。但他身心上所受的折磨,我们从他的词中是完全体会到的。虽是文人,但他是个男人,他曾经也在万人之上,他必也是个有血性的男人,只是老天安排他生在末世。即使血管里热血沸腾,也是徒劳。他要去和宋太宗比拼,只能是拿鸡蛋去撞石头。

  后面三首是在江南做皇帝时作的,写一些闲情,看的出其笔法非常圆熟,融通。在别人那里非常平淡的语言被他信手拈成词,就有很出尘的感觉,仿佛天生丽质。后主的词可以学,但谁也学不到他那一份“骨清神秀”的气质。正如有人说李后主的词是人间孤本。

  捣练子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后主这首小词,一说是冯延巳所作,南唐那几个词家风格都比较清空婉约,有唐诗风韵,难免混淆。我这里且把它当成后主写的吧,应是前期闲情之作。但我突然怀疑:后主为什么会写思妇念征人呢。人写东西再凭想象,但绝不是天马行空的,总有什么触动了他那根敏感的神经啊。而且,南唐在江南一带,也没太多的战乱。

  这首词整体如同一幅画,是流动的。起拍“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一句点出一个景,满腔思念潮水般漫上来又退下去。一个“静”,一个“空”字,惜墨如金,细细品味,品出一种寂寞孤独的情绪来。

  煞拍“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长夜漫漫,辗转难眠,

  那阵阵捣衣声和着月色飘到帘栊上。结的尤其妙,捣衣声属于听觉,月色是视觉,两者结合。她在深深庭院里,静听天籁,捕捉到捣衣声,将心中的思念寄托于秋风秋月。一位满怀愁思,敏感细腻的女子形象就跃然纸上了。读完结句,让人忍不住回到起首重读。“断续寒砧”和“数声和月”造成了回环往复之美。

  词中有画,画中有人,有人无限思量。

  忆王孙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词牌《忆王孙》又名《忆君王》《豆叶黄》《阑干万里心》《怨王孙》《画娥眉》等。《忆王孙》词牌即由此词得名。

  此词作者众说纷纭,有说是李后主,李甲,秦观等。《白香词谱》列在宋朝李重元名下。当是闺中少妇怀人之作。春愁闺怨是古典诗词的一大主题。此词通过写景传达出一种伤春怀人的意绪,通过景色的转换而逐步加深的,需要你静下来细细品位。中国古典诗词大多需要人去领悟,不好具体做理论上的分析,这就要求阅读者要有一定的古典文化功底,还要点悟性,有些意在言外,情在言外的东西需要你好生揣摩,象参禅一样,猛地让你眼前豁然一亮。

  起拍让人大恸,芳草连天伤心色,千里萋萋,极目所望,古道晴翠,思念的人呢?在芳草天涯之外。王孙就是指思念的游子。“柳外”句点明思妇身居高楼之地,神驰柳外之遥,一个“空”字点染出思妇心中无限失落,无比孤独寂寞。一种魂无所依,情无处寄空虚。接着“杜宇”句借杜鹃啼叫,以声传情。杜宇就是杜鹃,也叫子规,相传古蜀国望帝死后化成此鸟,叫声悲哀,其声好似“不如归去”,一边哀叫,一边口中滴下鲜血,引起一片思乡之情。这里有个疑问,这是思妇怀人,这女子在家乡,怎么有思乡情呢。这就更进一层的意思了,连鸟儿都在思回乡,亲爱的人,你在外面,可也思念着家乡,思念着我?杜鹃啼声悲切,用在这里更渲染一派迷离的哀伤。

  结拍,抬头看天,黄昏的脚步近了,且掩门回房,却听到春雨潇潇,雪白晶莹的梨花,纷纷落满一地。“雨打”句承杜宇,黄昏而下,女子怕见黄昏暮景,遂逼出“深闭门”的特定行为:藏于深闺,将杜鹃悲啼、黄昏暮景关在门外。这一动作恰好反衬出相思何等凄楚不堪。令人忍不住反复咀嚼,回味无穷,浮想联翩。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白香词谱》只说到“雨打梨花深闭门”是描写景物句子,但我再三品味,这句更象是一个比喻,女子怕见黄昏,怕听啼鹃,该是珠泪滴落,仿佛“雨打梨花”,这样更让人惊艳,且让人生出好多怜惜来。

  调笑令

  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

  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调笑令》又名《三台令》《转应曲》《宫中调笑》等。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打嫌调笑易”下自注云:“抛打曲有《调笑令》”,说本来是个曲子名,后人以声填成词。

  自齐梁以来,已有许多诗人以宫女的生活和情感为题材,例如乐府诗《长门怨》,都是写失宠的妃子。王昌龄有《长信秋词》五首,《西宫春怨》、《西宫秋怨》各一首,韩翃有《汉宫曲》四首,也都是代宫中妃嫔申诉失宠或不得宠的情感。崔国辅有《魏宫词》一首,开始出现了“宫词”这个名称。但这些诗都写的是古代的宫女,即使作者用以影射当代的宫女,至少从文字上看来,还是赋咏古事。这一类的诗,后世称之为“宫怨”,因为它们的主题是宫女的怨恨情绪。

  王建的《宫词》写的是当代宫廷里的种种生活琐事,从皇帝和宫女的调情说爱到后宫中的宴饮娱乐,每次听到一件事,就作一首七言绝句,一共写成了一百首。词产生以后,他又用这个体裁写同样的内容。古代皇宫是个禁地,在人民大众心目中,非常神秘。如果有关于皇宫里的事情流传出来,立刻就成为广泛传述的小道新闻。王建的宫词不假托古事,明明白白地暴露了当今皇帝的后宫生活,数量很多,内容丰富,非但为当时人民所欢迎,而且还影响到后世,为历代文人开辟了一块新的园地。后蜀花蕊夫人写了很多宫词,宫词成为后宫生活史料,王建是宫词的一代开山,功不可没。

  词起拍“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稍有诗词功底的同学马上会联想到汉代班婕妤那首著名的诗《团扇》或曰《怨歌行》:“新裂齐绔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诗中以团扇自比,想象优美贴切;以秋扇见捐比喻女子遭弃。在后代诗词中,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一读到这拍,便知道这个主题是女子哀怨。后宫佳丽三千,皇帝是朝秦暮楚,喜新厌旧的。接着描写女子一朝失宠,为君憔悴多年,君恩不在,哪里有什么心思去调弄那些箫儿,笛儿,筝儿,琵琶呢?煞拍用昭阳作典故。汉成帝宠赵飞燕,为其建昭阳宫,赵飞燕成为皇后,昭阳宫自然也成为后宫正宫。后来赵飞燕失宠,昭阳宫就成为失宠妃嫔的代名词。皇上很久没有来过了,宫门前杂草丛生,把路都遮没了。

  总体上说此词意思不是很大,但写法值得借鉴,以小见大,以扇子来比喻女子命运,用典含蓄,耐人寻味。此词难度在第三拍,“弦管”句用叠韵,但叠韵又必须是上一拍六字句最末两字倒过来用。“转应曲”得名于此。

  品这首词,表面上写女子失宠,没有直接写皇帝,但让人读出来一种“君恩不再,美人迟暮”的荒凉和无奈。

  如梦令: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五代时后唐庄宗创作。后苏轼改为《如梦令》,因为后唐庄宗词内有:“如梦,如梦”之句。又名《宴桃源》,《比梅》。

  此词作者存疑,一说黄庭坚作。词描写的是春景,面对春天伤心人是别有怀抱的。起拍如画笔彩绘出明媚的春天,如同相机摄下两个动人细节。春花开了,一只黄莺轻轻啄着柔嫩的花瓣,一片片份红随风飘落,梦一般轻盈。远处,燕子掠过潋滟的碧波,一圈圈涟漪扩散。一个“啄和溜”字,一个“点和皱” 字,一个“红”字,一个“绿”字,以动写静,写出春意盎然,莺飞燕舞,那人却安静地捕捉到两个细节,由不得让人赞叹:多么敏感细腻的心思。接着“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春光如此美好,敏感的心灵总是容易伤感的。吹笙人一遍遍反复吹着《小梅花》的曲子,直到手指冰冷,玉笙仿佛落泪生了寒意,吹出的音调那样幽咽。

  煞拍“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情怀如昨,可是人却象早春刚抽条的柳枝一样,纤弱,细小,怎么承载得了这么多忧愁呢?《白香词谱》对“依旧,依旧”两句没作出很好的诠释。他说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可是惆怅依旧”,我觉得不是很满意。这首词应该是一首怀人之词,所怀念的人已经好长时间没见了,“我有所思在远道”,曾经一起度过美好的日子。如今,人在天涯,让人牵肠挂肚,寄小梅乐曲,表达满腹相思。可怜情怀如旧,我已经为君憔悴,望瘦了容光如许。全篇到底都没有明白写出“相思”或者“幽怨”两个字,但你读后,感到有绵绵思念缠绕,心上某个地方,总有着深深的思量,语言典雅含蓄。

  就一个“美”字。起拍尤其出彩。

  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又名《双红豆》、《忆多娇》、《吴山青》、《相思令》、《山渐青》等。

  此词当是思妇思念远人无疑,着笔奇巧就在于它没有直接把人拉到你面前,然后指着说:“她在思念某人某人”。起拍看似于主题无关,汴水流,泗水流,一直流到瓜洲古渡。说自西向东,日夜不停流啊流,奔涌向前,仿佛心中的思念滔滔不绝。古诗词中有很多写水的句子,所以你读到这里,很自然联想到,诸如:“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还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等等,这些跳跃在你脑海里的句子更加丰富了这起拍的内涵,更加深了你对词的理解。既然是思念,思念必是忧伤的,因为人在远方。好象古代女子都住在水边,可见都是“在水一方”的佳人。你看她登楼盼望,楼下就是悠悠流水,一直流到所思念的人那儿——江南。江南无数青山,仿佛心中点点忧愁。上片显的清虚灵动,也是古典诗词所追求的一大目标。

  下阕才落笔到实处,思念这样悠长,幽恨这样缠绵,不知道何时是个尽头,只有等到那人回来才能停止所有忧愁暗恨。那时候,我们一起倚楼拜月,祝婵娟美好,但愿明月常在,但愿长相守。从登楼盼望到忧愁暗恨到产生希翼。这首词虽然写了刻骨相思,写了幽恨绵绵,但因了结拍一句:“月明人倚楼”,想象人月团圆之美好,,给词上了一道明丽的亮色。她心中是充满着期待和希望的,她不是绝望的,所以没有伤心的泪水。

  她人是透明的,你感觉到她一份甜蜜的忧愁,所以词的整体风格才那样轻灵曼妙,含情无际。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又见到后主的词,我心中满是欢喜。对不起,只要看到与后主相关的东西,我都感兴趣。也因了那个也写了帖子去顶了下,便弄出这等事情,真是不应该。呵呵,现在想想网络上也不能贸然去顶帖,遇到不知好歹的东西。

  《相见欢》又叫《乌夜啼》、《上西楼》、《秋夜月》、《忆真妃》等。我脑子里回旋着邓丽君唱的同名歌。邓丽君的声音是天生来诠释古典诗词的。起拍七字句加三字句,邓丽君把七字句唱的短促,接着“月——如——钩,“月”字抖地上扬,隐忍,然后爆发。接着一个九字句,邓丽君从第六字末横刀切断,仍然是先抑后扬的唱法,一唱三叹。上片写默默登上西楼,见一弯秋月如钩,月色朦胧,梧桐深院,听风吹落叶,秋寒深锁一庭寂寞的秋意。呈现了一幅孤独,凄清的画卷。

  过片连用三个三字句,邓丽君仍然采用先急后缓,猛地扬上去的唱法,感觉到那些忧愁怎么也按不下去。煞拍九字句,邓丽君同样一刀劈开。离愁象煎不断的乱麻一堆,越理越乱,别样的哀伤盘踞心头,他人无法体味,我有难以用言语表达。无声的哭泣,咽泪的哀痛,来的更加深沉。后主的词中,这首词写得相当深沉,一种伤心隐在其中,浓雾一样化不开。每个字,点点滴滴都是血和泪。

  听邓丽君唱这首歌,尤其在夜晚,躺在床上,反复听,听着,听着,泪就下来了。酝酿的哀伤很浓,象发酵的酒一样,扑面而来,但你又抓不住,摸不到。所以说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这就是了。

  醉太平

  情高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绡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

  宋朝刘过所写。《醉太平》又名《醉思凡》、《四字令》。刘过是辛派词人。想起豪放派,就想起“金戈铁马”“大江东去”,“醉里挑灯看剑”之类的词语。但豪放派也写婉约词。这个就是。

  上片起拍写女子神态和容貌,只八个字“情高意真,眉长鬓青”就画出那女子娴雅自然,风度高华的气质来,栩栩如生。接着一个六字句,一个五字句,写女子心中若有所思,便独坐小楼,弹起筝来,倾诉着与春天有关的思念。“写春风数声“即言女子所弹的内容,妙在一个写字,弹琴犹如写诗词,那就是一重心灵的倾诉,更加真切,加深了词的内涵。所以词当是用尽可能少的字数,涵盖最大程度的内涵,包容最多的思想感情,它不允许有闲笔,不比文章,还可以绕半天。一字能传递无限的信息,所以我喜欢写词。说它是才情的最佳结合,是对我自己说的,对我是这样。它适合我表达我自己。

  过片很直接,想你想你,让人牵肠挂肚。这是多么刻骨的思念,悠长悠长。

  煞拍,篆烟袅袅,沉香不断,幽微的气息四散在小楼中,到处弥漫着思念般的香气,人渐渐地从醉酒中醒来。好一幅“”海棠春睡足”的图画,只那么两句话就描出来了。酒醒思念就更浓更悠长,萦损柔肠,惆怅满怀,这相思如何了结。

  末句透过一层,说酒醉都不能忘却,更何况酒醒啊,但愿长醉不愿醒哦。着笔轻而意深沉。这是豪放派和婉约派在用词以及技巧上的区别,豪放派用词较为硬朗,所谓用健笔写柔情,显得深沉多情,有时候用笔较直,成为垢病。豪放派写婉约词,词中隐隐现出“侠骨柔肠”。婉约派运笔曲折迂回,读来摇曳生姿。

  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不知道为什么,舒梦兰把这首词列在欧阳修名下,还说较可信。本来应是朱淑真的呀。我就很纳闷,难道就为了保持所谓的名节。封建时代女子遇人不淑比比皆是,另有追求,本无可厚非,谁说的要吊死在那棵树上?难道写个词就成了“失行妇人”?说朱淑真词含蓄蕴籍,本词露。其实朱词在表达某些情感时是直接而放诞的,她以我笔写我心,黛玉一般的才情,她才不管什么封建礼教束缚,“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那样热烈可爱。

  好了,不扯远了。词牌《生查子》本名《生楂子》。本来是一首很纯美的爱情词,被道学家说来说去就成“淫词浪曲” 了。以笔者写词的经历,未必就完全照录了生活,那就不成为艺术了,所有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也许那人那事是真,那些情感是真的,但是谁知道人家抒发的是此时还是彼时的情怀呢?

  词上片起句以回忆开头,首先回忆就奠定了惆怅的基调,为什么回忆?你心里不禁打个问号,好奇心勃发。先描写元宵佳节,火树银花,华灯照亮夜空,宛如白昼,这是两人见面的背景。接着一句便是引起争议,引发道学家们无限联想,甚至产生意淫幻觉的千古经典名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两句意境幽雅,深远。其实只是写了趁着朦胧月色,两个人相约在黄昏的柳树下,一看到柳树,就想到难舍难分,一个“聚也依依,散也依依”场面。

  下片回到现实中,又到元宵佳节了,月色依然,灯火依然。但是那人不在,思念成伤,泪水湿了双罗袖。外面的热闹繁华是别人的,而我心孤独寂寞,两相对照,引起读者无限同情,产生强烈共鸣。

  此词写作上一大特色就是采用对照方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得非常温婉旖旎,怦然心动。记得梅艳芳主演过一部电影《人约黄昏后》,里面场景就是月色朦胧,营造一派迷离如梦的意境。两句内涵丰富,众说纷纭,有千种解读。

  昭君怨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阑干。

  莫把阑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词牌《昭君怨》又名《宴西园》、《一痕沙》。

  作者万俟咏,在哲宗元佑间,就以诗著名。他自号大梁词隐,纵情歌酒,每作一词,哄传京中。词注重音律,构思新颖,风格淡婉工雅。

  此词又是闺阁女子春怨。春怨好多都是早春,发现。起拍用南楼典故,春天悄悄来到楼下,冰雪消融,元宵刚到,传来开花的消息。接着,细雨潇潇带来丝丝寒意,有个人独自倚着阑干,思念如烟。好不孤独,凄凉。

  下片,换头接上片说不要常常去倚栏望远,极目处,一派烟水迷茫,徒增烦恼忧伤。所思念的人远在京华,路途遥远,暮云渐浓,遮断了视线。

  花信——细雨——烟水——暮云,营造了一派阴郁感伤的气氛,无一字说愁,却处处能感觉到愁。这就是词的高明之处。

  我觉得上片写景的两拍非常好。下片稍弱。

  这首词用韵上有特色,全词四换韵,两仄两平切换递转。这样唱起来抑扬顿挫,据说乐感很强。

  点洚唇

  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数声啼鸟,梦转纱窗晓。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长亭道,一般芳草,只有归时好。

  读到这首词的时候,猛地发现舒梦兰应该是个很细腻的人,他选的词偏精巧,典雅。

  《点绛唇》又名《南浦月》、《沙头雨》、《点樱桃》。

  此词作者曾允元,元代著名书画家,此词抒发游子思乡之情。起拍就喜气盈盈,说一夜春风,将忧愁吹散,今天,我要收拾行囊,准备回家了。忽然想起一首老歌:“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喜上眉梢,何等激动。接着写一觉醒来,天亮了,窗外传来几声鸟鸣。

  下片换头处回忆自己当初离家时正是早春时节,如今却春暮。这样字面意思,我不是很满意。似乎才相隔两三个月嘛,不必感慨这样多。这两个“春”字是不是含有比喻意思,说我离家的时候正值青春年少,如今却已满鬓秋霜。煞拍很自然的一声叹息,长亭道上,年年芳草凄凄,哎,还是感觉回家时心情多么舒畅啊。

  好一声悠长的叹息,而且因为有前面时间的对比过渡,这一声叹息那么自然,妥帖,宛若天籁,词是本来就存在某个地方,只需要妙手就可以偶得之。所以,词,它直抵人心,是真性情的流露。越是极品的词,它越是拙朴纯真,返朴归真,但粘和巧妙无痕。这个应该是我今后的奋斗目标。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菩萨蛮》又名《重叠金》、《子夜歌》、《巫山一片云》。苏鹗《杜阳杂编》表明了词牌由来。“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以往往声其词。”可见,这原是个异域曲子。椐说唐宣宗很喜欢“菩萨蛮”,文人争相填此调,“菩萨蛮”成为唐五代文人使用最多的词牌。花间鼻祖温庭筠就写了数十首“菩萨蛮”,流传下来的约有十四首。

  相传此词为李白所作,但无定论。我觉得李白这个人性格豪放洒脱,诗大都不拘约束,古风很多,律诗也有,但总觉得让他戴镣铐跳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他偶尔兴致上来,循声填词也未可知。

  起拍勾画远景,渲染迷离伤感气氛。凭高远望,一片森林,苍茫辽阔,笼罩在黄昏的暮色中。“伤心碧”三个字奠定此词基调。接着描写夜色爬进高楼,人在薄暮中黯然,独自忧愁。

  下片换头描写人在白玉阶上独自站立,看见倦鸟归巢,急急的飞。鸟儿归心切啊,何况人呢?煞拍就自然叹息到: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啊,看,长路漫漫,长亭短亭,一个又一个,连绵不断,哪里走到尽头呢?一声长叹,照应开头“伤心碧”,使得那一缕忧伤好象抽丝剥茧一样,剪不断,理还乱,怎不让人跟着长叹,倍受感染呢?

  此词每两句一转韵,平仄互换,读起来跌宕摇曳。

  卜算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是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山春,千万和春住。

  作者宋朝王观。词牌《卜算子》又叫《百尺楼》、《眉蜂碧》、《缺月挂疏桐》等。北宋时,这个词牌和流行,文人也都喜欢填此调。万树《词律》认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也”。

  王观在此词中有题“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词也是我年少时就非常喜欢,背得烂熟。

  很多人也都喜欢这首,其语言清淡却味浓,读之,如临其境,好象看到两个人话别,依依不舍的样子。

  起拍就很扯眼球,一般都是形容女子眼似秋水,眉如远山。比如“文君皎好,眉色如望远山”,“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等。这里却反过来说,就出新了。江南有美丽的山水,那碧水好象女子眼波顾盼,那青山仿佛女子眉峰簇拥。接着写想问问朋友要去哪里,朋友说正要去青山秀水的地方。也就是说朋友要去美丽的江南。

  下片换头点明送别的时间。刚刚开始送春天归去(意思现在是春暮了)。煞拍又是一个妙处。说如果你到了江南,春天还在的话,你就和春天住在一起。字面意思是这样。但作者表达的是说,你要尽情地欣赏江南出色哦。把春天拟人化了,读来和天真可爱的感觉。

  此词最大特点就是写的新颖奇巧,语言生活化,口语对白,很自然。

  因为词中仿佛描写女子,有人便认定所送友人是回去看望情人的。如此这样说来,这首词更加显的高妙了。他将儿女情思融进江南春景中,富于山水情意。正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

  减字木兰花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减字木兰花》,又名《减兰》、《天下乐令》、《木兰香》等。有个词牌《木兰花》,也是双调,上下片各四句,七言。有人说它就是穿休闲衣的七律。《减兰》是从这个调中化出来的,上下片一、三句各减去三个字,成为四字句,所以叫“减字”。一般填词的自然明白。

  作者宋朝王安国,王安石的兄弟。“安石变法”,无人不晓”。相比之下,王安国就廖落多了。

  词写的是男人相思,婉丽蕴籍。上片描写相逢的场景。雕花的小桥,流水打着旋涡,细雨润湿了落花,飘落满地。雨霁,月色朦胧正黄昏,你的油壁香车经过我的马前,我勒马伫立,闻到幽幽清香,不由的心驰神往。也许前世欠了你五百次回眸,今生在滚滚红尘中,一次偶然邂逅,擦肩而过,众里风流,惊鸿一瞥,烙印在心。并无一面之缘,情思却牵动人心。

  下片接着写男主人的思念。换头,目送车轮绝尘而去,尘香迷离。我默默惆怅,信马徘徊,似乎衣香宛然,今夜定然有美丽的梦了,可是我的梦要去到哪里呢?你在何方?好一个痴情男子,可是,还不够,更High的还在后面。煞拍来一句“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恨我不能身化一棵杨柳树,开出朵朵杨花,随风飘进玉人的闺房。相思很美,单相思绝美,尤其是古典男人的单相思。妙在含蓄不破,好象是王顾左右而言他。

  读来却处处有情,处处有美丽的思念。这种情素层层递进,最后,忍不住恨不将身化杨花,随风直到绣床边。

  丑奴儿

  障泥油壁人归后,满院花阴,楼影沉沉,中有伤春一片心。

  闲穿绿树寻梅子,斜日笼明,团扇风轻,一径杨花不避人。

  《丑奴儿》又名《采桑子》、《罗敷媚》、《罗敷艳歌》、《丑奴儿令》等。

  作者宋朝朱藻,《全宋词》仅存词一首,宋末元初词人周密选编的一部南宋词集《绝妙好词》中也有这首词。

  此为一首惜春词,别后伤春怀人,仍然是写男人思念。上片写春意阑珊,人随春去,愁上心头。油壁香车载着玉人离去了,满院花影沉默,小楼也寂然无语,仿佛沉浸在一片伤心中,相聚时的欢乐随风吹散。从此后,天上人间,鹊桥无路,别时容易见时难。

  下片人物出场作为换头。我孤零零地徘徊在庭院里,信步穿过绿树浓荫,找寻梅子。但见夕阳返照,庭院一片绰约朦胧,似乎残留着往昔的温存。手中轻摇团扇,晚风已生丝丝凉,一路上杨花飘落,扑面而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不由得让人惘然若失。

  这首词尤其是下片内涵很丰富,表面上写夕阳,梅子,团扇,杨花,实际上都反映出了一种忧伤惆怅的情绪来。见夕阳生迟暮,梅子似乎有寄寓,“绿叶成荫子满枝”,一别经年,想如今,是不是儿女成群?团扇是幽怨的象征“裁为和欢扇,团团是明月”。杨花飘落,泪满衣襟。

  古典男人温柔旖旎的情思犹在眼前,伊人,怎么就辜负了呢?

  这红尘,情怀如梦,到底谁辜负了谁?

  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馁红杏蕊。

  斗鸭栏杆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谒金门》,又名《垂杨碧》、《花自落》、《杨花落》等。

  冯延巳中国词史上是闪闪发光的名字,在南唐和中主关系铁,曾官至宰相,也是后主的老师。他工于诗词书法,能言善辩。其词虽承袭花间,但他吸取精髓,自成一家,风格清丽,以白描见长,善写景抒情,清空婉约,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五代中,他流传下来的词是最多的。

  据说中主曾戏问冯延巳:“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冯延巳对曰:“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可看出中主极爱这首词。

  此词也正是因为首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为人激赏,而成为冯的代表作。此词写女子相思。

  起拍宛如凌空而至,出人意料。微风自青苹之末起,轻轻吹过池上,一池春水荡漾,水波四散,如同思念到处弥漫。接着写女子出场,一池春水涟漪,她心头怎不春情萌动?一个人摘下一枝红杏,独自走在花香缭绕的小路上,揉碎花朵逗引鸳鸯。古代女子,揉碎花朵打人,娇媚可爱。但因为爱人不在身边,见到鸳鸯水上追,心中生恼,所以揉碎花朵逗引鸳鸯。经词家笔下过滤,便是幽怨,也只留下清清一痕,更深的意思却在言外。

  下片排遣寂寞,如我等写读词随笔。她一个人倚在栏杆上看鸭子在水上嬉戏,头上碧玉簪子斜斜地晃悠着。其实这是个很性感的细节动作,女子心中微微叹口气,然后摇一下头,那簪子就晃动着。品位出一种寂寞无聊。结拍终于道出心中话。整天都盼望着你呀,你却没有踪影。忽然,头上传来灵鹊报喜,说你快要回来了,真叫人惊喜交加。前三拍写春水涟漪,佳人手持红杏逗鸳鸯,倚栏看鸭戏,都不说破相思,但已经营造出一种寂寞幽怨的意境。够了,最后,临门一脚将目标踢进球门:思念无边,灵鹊报喜。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句句写景,处处能体味到情,情在有意无意中,自然地流露,如花照水。

  诉衷情

  清晨帘幕卷清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化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光,易成伤。拟各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诉衷情》又名《一丝风》,此调变体甚多。欧阳修这个调式是常用的。

  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词袭南唐之风,因为冯延巳算婉约清空派或曰婉约白描派的一代开山,我自己给我喜欢的词家分的派别,不权威。李后主以及后世词家都在他门下发展。欧阳修也是,所以,有人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修得其深。欧词深宛有致,风流自然。

  此词写歌女情怀。起拍歌女晨起,卷帘看到一庭薄霜,清寒袭人,当是秋末冬初天气,哈哈手,打算画个时令梅花妆。为什么化梅装,盖言其性高洁。接着写都因为生有哀愁,所以化长长的远山眉,表明心中无限幽恨。

  下片写歌女打扮停当,将赴筵表演,心中回想往事,似水流年不复返,锦瑟年华剩无多。色艺生涯的女子,最怕的不是归宿何方,最怕的是青春不再,落花红颜,胭脂淡了又淡,“门前冷落鞍马稀”,也许她已经历尽沧桑,曾经沧海,千帆过了,沧海彼岸却没有等待,心中无限哀伤。结拍写上场了,打算唱歌却一脸端庄,笑靥未露,想笑,却皱紧了双眉,我看她这副柔肠百结的样子,感到勾魂摄魄。结句用反衬法,写出了歌女的内涵美。似乎听到作者说:“你瞧,她这种半含忧郁半含愁的摸样,怪可怜见的”。天然一段风骚,尽在眉梢眼底。

  到此,一个含着轻愁薄怨的女子形象呼之欲出。古代歌女,以色艺事人,仰人鼻息。“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她们是人间精灵,集天地灵气,但身不由己,天生自有无限幽怨和哀伤,无处诉说。

  此词也体现了欧公白描手法,口语入词的特点。

  那女子栩栩如生,如在眼前。

  好事近

  叶暗乳鸭啼,风定老红犹落。蝴蝶不随春去,入熏风池阁。

  休歌金缕劝金卮,酒病煞如昨。帘卷日长人静,任扬花飘泊。

  《好事近》又名《钓船笛》、《倚秋千》、《翠圆枝》。

  作者宋朝蒋元龙。此词描写春末初夏之景,寄托的仍然是伤春之情,含蓄隽永。

  起拍乳鸦藏在茂密的树叶中鸣叫,残花无风自落。接着写蝴蝶翩翩而来,飞入亭台水榭。整个画面干净而安静,侧耳听得到鸦啼、花落,蝴蝶飞来,宛若每一朵花的鬼魂。

  下片换头写莫唱金缕劝我喝酒了,我昨夜喝醉还没醒呢,懒得理睬。金缕,即《金缕衣》,唐人杜秋娘所作。其词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是劝人珍惜青春,把握现在,及时行乐的歌。此处 “休歌”,言伤春之情一如病酒,已不能堪,何能再听此曲?煞拍写独自卷帘看微风吹过,朵朵杨花,飞絮蒙蒙。

  读来气定神闲,意味深长。这个调子有一定难度。用仄韵,多用入声韵。每句倒数第二字用平声为宜。

标签: 柳树的描写优美句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