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眉目描写正确选择,程甲本最准确传神,大家被红学家蒙蔽了几十年

爱语录 45 0

  我跟大家一样几十年来都认为“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是作者原笔,什么“一双多情杏眼”“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都是误传。红学家和读者都认为既然黛玉的一生是还泪的一生,就应该是时刻想哭的眼睛!

  可是反复体会描写林黛玉眉目的场景和黛玉的心理变化就会发现,我们都被红学家给误导了!红学家和读者根本就没仔细体会黛玉的心理变化和眉目描写的场景!

  黛玉是爱哭,可是也会笑,也会挖苦,也会生气,黛玉哭的时候是分场合的,不是随时随地想哭的

  大家注意作者描写黛玉眉目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宝玉和黛玉初次相见的时候!这才是关键!

  之前发生了什么?先是贾母初次见到黛玉就“一把搂入怀里,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黛玉也哭个不住”这时候如果描写黛玉的眼睛就应该是“眼泪汪汪”之类的,然后是跟王夫人、邢夫人、贾府三绝等人相见,凤姐出场、拜见贾赦等等,这距离见到宝玉还有几个时辰呢,宝玉是晚上才能从庙里还愿回来呢。

  大家注意,宝玉和黛玉相见的时候是晚饭后!这距离黛玉刚进贾府跟贾母大哭一场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经过一番折腾后,黛玉的眼中早就没有泪水了,谁会时时刻刻眼含泪水呢,即便是还泪的黛玉也不会时时刻刻还泪的,人家还要笑、还要作诗、还要大展才华压倒众人呢,总不会眼泪汪汪的大展才华吧。

  现在关键的来了,黛玉眉目描写的场景和心理变化正式开始:

  先是宝玉还没进来,然后立马描写黛玉的心理活动:“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紧接着宝玉进来后就从黛玉眼中描写宝玉的一连串穿着、外貌、气质!没说的,一个词:美少年!黛玉见到宝玉后的心理活动就是大家熟知的: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到 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奇妙吧,作者明确无误的写出了黛玉初见宝玉的心理,那可是大吃一惊,何等眼熟到如此!这种心理状态应该是怎样的眼睛?少女第一次看见美少年就能大吃一惊眼熟到如此,眼睛是怎样的?想哭?喜悦?害羞?小鹿乱撞?别猜了,只有少女们见到心仪的美少年才能体会得到的

  高潮继续进行:黛玉的大吃一惊还没完呢,小鹿乱撞还在继续着呢,这时候作者并没有立马让宝玉跟黛玉直接对话,而是让宝玉直接去里面拜见王夫人,出来后继续第二次描写宝玉的穿着、外貌、气质,没说的,这次的大段精彩描写更厉害了,一个词:天下第一美少年!

  绝了,能在同一时间分两次详细描写宝玉!而且都是最精彩的文笔,第一次是黛玉眼中,第二次是客观描写,黛玉就在现场当然也看的一清二楚。

  作者丝毫没有给读者喘息的机会,通过宝玉立马描写黛玉的气质和表情,而且完全忽略穿着和首饰!大吃一惊下的黛玉还在眼熟到如此的心理下小鹿乱撞呢,这时候的黛玉应该是怎样的眼睛?想哭么?似泣非泣?错!黛玉在几个时辰之前已经大哭过一场了,跟宝玉石第一次见面,丝毫没有想哭的动机!黛玉大吃一惊眼熟到如此的心理活动通过眼睛表现出来就是“似喜非喜含情目”,“泪光点点”

  大家可能觉得似喜非喜含情目太突兀,跟爱哭的林妹妹靠不上边,其实林妹妹的似喜非喜含情目才是最传神的描写!喜的是黛玉第一次见到宝玉就大吃一惊眼熟到如此!非喜的是第一次见面就能大吃一惊眼熟到如此的小鹿乱撞,这可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哦,黛玉哪能表现的那么轻浮,黛玉的紧张就会表现为非喜。还有含情呢,作者的似喜非喜含情目正确的表现了黛玉此时的心理状态。

  反观似泣非泣含露目就显得肤浅了,黛玉的大吃一惊和眼熟到如此的心理活动完全没有通过眼睛表现出来。似泣非泣就已经眼含泪水了,怎么还要重复的说含露呢?而且跟“泪光点点”重复了。

  当年的高鹗和程伟元搜集很多手抄本出版的程甲本可是写的“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只有列藏本写的“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而且列藏本的封面上居然写着数字:1937

  身为举人的高鹗也精通诗、词、戏剧,难道连林黛玉的眉目描写都搞错了?可能么?

标签: 描写外貌的句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