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行云│事关《读库》

爱语录 90 0

流水行云│事关《读库》

  引 言

  “流水行云”原是我几年前出差时给爱人小牛所寄明信片的总称,不过是自嘲“流水账似的边走边说”,是汇报,也是自白。今年7月整理访书翻书日志时,想着这题目挺适合的,便拿来一用。现在挑出有关《读库》的文字,按各辑出版时间重新排序(原来是随翻随写),写作时间附于其后。诚如网友所言,“现代信息繁多,不可能每个人擅长每件事,书籍不再是‘我宣扬你接受’的单方模式,网络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交流可能,大家共同进步便是!”我将有关《读库》的文字整理发布于此,便是意在与同好互动。今后若有新篇,将陆续增加。

  《读库0600》(张立宪主编,自印本)

  刘勃和史航在本辑里各有两篇文章,我一如既往地喜欢——我看重的,是刘勃的“冷眼”和史航的“热心”。此外,王军、卢跃刚、冯玥等人的文字也深得我心。“所以我喋喋不休地叙说着这次采访对我的触动,那应该是一种我们需要秉持的人生态度:又贱,又疯,又简单”——老六在《凡是伟大的,必定简单》中的话,让我看到了他主编《读库》的精神之源,不禁心向往之。指摘两点瑕疵:P3《现代汉语辞典》应为《现代汉语词典》,P237、P238共三处“周星弛”应为“周星驰”。

  本辑收入“公路”的《谁在那边唱自己的歌——台湾现代民歌运动三十年》一文。在《读库0800》里,老六追叙说:“‘谁在那边唱自己的歌’是我编稿子时想出来的标题,当时并不知道台湾已经有一本书,同样是关于台湾民歌运动的,书名就是这个名字。作者张钊维先生看到与他同样名字的文章出现在《读库》中,便来信相询,经我解释,与公路成为很好的朋友。”说来也是一段佳话,可翻看《读库0600》此文,无论正文还是文后所附参考书目,都提及张钊维的这本书(《谁在那边唱自己的歌——台湾现代民歌运动史》,台湾滚石文化),如此,老六难圆其说矣,嘻嘻。【080830】

  《读库0601》(张立宪主编,同心出版社2006年2月版)

  《读库》系列先后买来,都是挑着读的,自从上月出差间隙通读《读库0802》之后,便有心将累积下来的全部通读一遍,全面而深入的把握老六的编辑思路。有几本借给他人了,回头讨要。

  《读库0601》是本系列正式出版的第一种。《名剧的儿女们》自是不错,然而我在天涯社区看过了,所以史航的《一些旧闻,一缕魂魄》更让我震动,他聚住了阅读《追我魂魄》后升腾出来的“气”——既然追到了,就不能让它再散去!

  再挑点刺吧。P46的“你”、P48的“不”、P54的“作”、P109的“这时,人们”都应由宋体统一为仿宋字体;P85第一段,句号应纳入引号里;P139“泊来他者”的“泊”应为“舶”。【080824】

  《读库0602》(张立宪主编,同心出版社2006年5月版)

  手头这本《读库0602》,是老六寄给我的。2006年6月26日在郑州三联书店买的那本,缺了一个印张(P167~P182,共16页),当时没有注意,等我发现去更换时,那儿已经没有这一辑了,郁闷之余,去读库博客留言,诉说这个“小概率事件”,得老六相助,终见全璧。那本残书已被我勾勾划划,不过为证其实,也为展示《读库》读者的一种阅读习惯,我还是将它寄给了老六——反正书上记录的购书日期挺多“6”的,有“恋数癖”的老六一定喜欢。根据我的经验,一本缺了一个印张,必有另一本会多一个印张,不知拥有那本书的读者会不会一头雾水,抑或心生喜悦?

  拿到全本的《读库0602》,补读《十七年间的爱情》、《话外之音》、《享受优秀的好莱坞影片》三文,当看过《话外之音》的“借古讽今”一节,甚为受用,更觉原来那本缺这一个印张的诡异。

  本辑我较喜欢的文章,一为刘勃的《小话西游》,一为柳桦的《非洲,我的非洲》。后来得知《小话西游》成书,我便买来一阅,具体观感可见080617日志;后来得知柳桦先生的文字不被出版单位看好,至今无缘出版,深为遗憾。有“林阴道”掌故在侧,本辑P198“倒记时”、P230“希奇”我也不便说是编校失误了,且记于此。【080903】

  《读库0603》(张立宪主编,同心出版社2006年8月版)

  本辑前面几文读来颇沉重,都快让人喘不过气来了。《英伦博物馆之旅》思辩“走向世界”与“融入现代”,让人感觉到,我们的不足,远不止博物馆的建设和利用;《大师之哭》里的地方官员的表现,直让人想要骂娘;《一步三回头》更让人读得着急上火,却无处发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而我们总是要到必须“相濡以沫”时,才会追念逝去的“江湖”!这些都是好文章啊。此外,《少年游》由近及远,倒叙观影经历,情感真挚,打动我心;《“汉语”闲谈》解析武汉话,“有趣有料”,悦读之余,总让我想到自己的《去故乡,经由语言》,两相对照,各有特色。对《“汉语”闲谈》有一个疑问,既然文中提及武汉人不会说“吃米”(而说“吃饭”),那理应说“冇得饭吃”,何来“冇得米吃”?如此,说“吃米”应是武汉人“可理喻的事”才是啊!呵呵,我这是无理取闹了。【080827】

  《读库0604》(张立宪主编,新星出版社2006年9月版)

  因为向朋友推荐阅读关于《故乡》的专辑文章,《读库0604》以及《读库0605》我未能细阅,前两日讨要回来,今日阅毕《读库0604》。

  最喜欢的,当然还是关于《故乡》的专辑文章。牟森此辑文字,无疑是“发烧文本”,恰好对了我的脾胃,看得我荡气回肠,只想立即找来《故乡》看看。它丰富了我对德国电影的认知,也必将影响我随后选择读物的口味。《天堂鸟飞过》也很好,刘芳在文章内外的努力都颇有意义,这也让我有所期待:老六会放过北京奥运会吗?如果《读库》要关注北京奥运会,会从哪个角度切入?志愿者吗?除上述二者,杨葵的《老楼的老人》、张钧的《一部动画片的诞生》同样与我贴心,此处不赘。

  本辑中,P157“一棵未引爆的炸弹”的“棵”应为“颗”;P302的“武咱大郎”让我不解,“腌臜”的“臜”以方框代之,更为不解。【080907】

  《读库0605》(张立宪主编,新星出版社2006年11版)

  本辑关于《暗恋桃花源》的专题文章,让我了解了这部舞台剧的前世今生,《暗恋桃花源》超越时代背景的恒久气质,决定了其经典化的地位。我会回头找来同名电影DVD看看,身居小城,进剧场体会《暗恋桃花源》怕是不可能了。忽然想到裴艳玲的话:“那些录像,我从来不看。我也不希望别人为我录像,后人再看这些录像,说这就是京剧,这就是裴艳玲。那根本不是裴艳玲。你要喜欢我的戏,就来现场看。要还喜欢,下一场接着来。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你要赶不上看,也就赶不上罢。”不禁有些悲哀。

  本辑里,《连环画廊桥遗梦》点面结合,描述了连环画兴衰历程和原因;《打口》反思打口唱片给内地音乐人带来养分的同时,其残缺又如何深深影响了听者的口味和文化;《邂逅一个八国联军后裔》比照“站起来”前后的国人形象,真让人羞煞;《春天的十二个瞬间》记述观看影片《桥》的经历与感受,其凸显战争的残酷和血腥,对作者有“成人礼”的意义——都深得我心。《打口》的作者是王小峰,记得当年在《出版人》(总第55期)上看到他的《八年:一本书的多灾多难史》,私下觉得这样的文字应该上《读库》,放在《出版人》的“封面报道”颇显另类——当然,我是很喜欢这篇文章的,更喜欢王小峰的那股疯劲儿,且抄一句在此,以示敬意:“我只保留了一套《欧美流行音乐指南》,在我保留的那套书的扉页上,我只写了三个字:辛苦了。”

  挑点刺吧。P58的“春花的右手打陶一巴掌”、P66的“冷静地”和“音似‘好’”,字体应由宋体改为仿宋体;P64的“三人”、P74的两处“江滨柳”、P75的“护士”,字体应由宋体改为黑体;P293的“周星弛”应为“周星驰”。【080909】

  《读库0606》(张立宪主编,新星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国宝南迁记》两处提及的史事(P4国民政府的迁运解说和P19汪伪政府的护宝行动),让人认识到“反动政府”的另一面,竟有些讶异(我中毒够深的)。《情迷小人书》有识有趣,怀旧感而不伤,我很喜欢。《安东尼奥尼与<中国>》专题文章,为侯宇靖、刘海平拍摄纪录片《中国已远》的衍生品,二人的疯狂努力让人钦敬。就我所见,本辑惟有一处编校失误,P304第二段,“不自不觉”应为“不知不觉”。抄两句话吧:

  “驴子去了麦加还是头驴子。”

  “某美术馆观众留言本第一页上写:‘沙发’。”

  “年轻的时候,有的人给你浇水灌溉你成长——远看是浇水,近看其实是浇开水。”

  “在我向来的评价里,这种富于延展性、适用范围极为宽广的句子,一定是好句子。” 【080821】

  《读库0700》(张立宪主编,自印本)

  虽然收入的“全是一些自我玩味、熨斗横飞的车轱辘话”,但对关注《读库》的读者来说,《读库0700》(乃至《读库0800》)实在是有“存在的必要”。经由此,能全面而深入的观察“一本书的诞生与成长”,也能汲取生命的能量。“当实在走不下去的时候,就想想自己的初衷,想想自己刚出发的时候想走到哪里,想要什么。”老六在《读库》遭遇困境时的感言,何尝不是解决婚姻迷局的利器。再抄一句,观者自悟:“每个人都渴望找到的穿越平凡现实的力量和勇气,也许就蕴涵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中,而不是超越在现实之外。”

  我这人有个毛病,看书之乐,其一便是挑错。当然有些编校“失误”,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与时俱进”而致,所以看到老六记述的“林阴道”的掌故,我对《读库0700》某些地方的指摘便有些犹疑,比如P98“其它”的“它”、P202“录象机”的“象”、P296“象苗师傅炜”的“象”。有些却不容犹疑,不吐不快,如茶座系列的出版单位应为山东人民出版社(P60),如介绍王晓是“《读库0701》中《朝内大街166号》一文作者”(P205),可翻遍《读库0701》,也不见《朝内大街166号》一文啊……【080902】

  《读库0701》(张立宪主编,新星出版社2007年2月版)

  周黎明的《太空看长城采访记》求真朔源,将复杂的问题“复杂化”,其反思消解偏见;刘晖的《七十年代的斜阳》,深入读解沈祖棻诗词,知人论世,不时让人一笑,比如他为程家老小八口人“安排住房”,比如他由沈选编相关唐诗的比例推断出她对南京的偏心,等等;严锋的《好声》,由音响(耳机)发烧友叶立的经历,引出技术发展未必带来高质量音效的判断,和忧思;李辉的《大国博弈中的日本投降》,丰富历史细节,求解今日诸种现象之源……都让我颇有收获。

   且记本辑编校失误:P110“其它”应规范为“其他”;P193一处说《屋顶上的轻骑兵》,另一处说《屋顶轻骑兵》,应统一为好;P204叶永烈的《丢了鼻子以后》真丢了“丢”;P216最后一段,连用三“接”,而第一个“接”多余;P252“世界观军”应为“世界冠军”;P306最后一段的“拼”字不规范。【080812】

  《读库0702》(张立宪主编,新星出版社2007年4月版)

  原来买过一本《读库0702》,但被一个喜欢上译译配影片的朋友横刀夺爱,如今这本是前天去郑州图书城从文书店又买的。关于上译译配影片的专题很不错,不过似乎采写者有偏见,少了对上译现任领导的访谈,让人难见全貌。江湖恩怨啊。

  本辑我比较喜欢的文章,有《农展馆南里10号》、《胡同儿因缘》、《攻墨》。何伟和刘勃的文字我一向关注,不多说了,且谈谈杨葵的《农展馆南里10号》。在我的概念里,“农展馆南里10号”就是作家出版社,就是发行部吴爱国老师,温暖地存在于自己的心中。离开郑州三联书店后,每次到北京,我还是会去农展馆南里10号,拜会吴老师,一起吃饭或者不吃饭,聊聊工作和生活,收获一些建议或者一无所获,幸福地离开。农展馆南里10号附近的农展馆、万家灯火饭店、农业部招待所等地方,都留下了我的足迹。SARS袭来那一年,杂志社总编杨晓敏去鲁迅文学院学习,担任班长,此后,他的同学也成了我们熟悉的名字,懿翎、王山、刘颋、殷红……所以读杨葵的文章,如见故人,如故地重游,分外亲切。我也曾让杨总编过目此文,他对杨葵的记述也很欣赏。

  本辑有一处瑕疵:目录里“杨葵”的“杨”字,应为仿宋字体。【080911】

  《读库0703》(张立宪主编,新星出版社2007年7月版)

  《读库》推介民间立场的个人历史,前有杨葵的“门牌号”系列,后有舒泥的《姥姥》,本辑的例子是杨步震的《半世沧桑》。杨老经历甚多,文笔甚佳,读后让人期待其精彩后续,但据老六后来透漏的信息,杨老已驾鹤西去,未能见到收有自己作品的《读库0703》,而留下的解放后的回忆录,由于涉及敏感人事,下笔顾忌颇多,又恐出版过程中再遭删改,看来是无缘《读库》了。《读库》里的“疯子”不少,本辑又有一位——自制CC版中国电影DVD封套的陈腊,其精神和水平让我叹服,相比之下,另一位明显“疯”得不够,王晓的《有关“黄皮书”的不完全报告》果然不完全,应该再沉沉的。花之静的《变形那个金刚》和其随后的《动漫年华》行文相似,前台演绎的是玩具和漫画,幕后可见逝去的流年,让我捧腹之余,伤怀不已。黄集伟以十八节剖析“搞”和其流行背后的语言荒漠化、简单化、粗鄙化,忧思看似漫不经心的小规模文化屠戮,读后让我反省自己的行文用词:“搞”滥了吗?【080808】

  《读库0704》(张立宪主编,新星出版社2007年8月版)

  喜欢《遍走长城》、《读红三篇》、《野兽的叹息》三文。何伟的报道让我客观理性地认识长城,更让我期待主人公石彬伦的著作;十年砍柴新解“木石前盟”,颇能自圆其说,但依老六的读书经历,今后我若再看《红楼梦》,心里不免会联想到贾林两家的交易(十年砍柴的推断),终会是一件痛苦的事儿;刘勃从历史深处打捞民族主义极端事例,表达了对“改造民族性格”论调的忧虑,掩卷自思,实不愿看到那样的“强悍进取”、那样的“重新振奋起来”。

   还有一些值得一记。“那爱德于1911年摄下了位于岷江东岸的叠溪古城的一张全景图片,二十年后,叠溪地区发生强烈地震,总面积达二十二万平方米的古城顿时陷入地下,被岷江淹没,城内原有军民三千多人,震后幸存者不超过四五人。那爱德拍下的这张照片成为研究川西北地震现象和阿坝州经济文化发展进程的重要史料”——在又一次川西北大地震之后再看《追寻那爱德》,更令人感叹;“离不开的天堂就是地狱”——许崧此言击中我心,让我联想多多。

   再说一些疑问。徐百柯《校长们》导言点明选介八所学校校长,计14位,而文中实际介绍16位,杨荫榆和司徒雷登未计在(导言)内,不知何故?曹芊译《平凡的人》片段,之前均言“中尉”(P157),到后面(P158)又称“上尉”,而显然指向同一人,应是笔误了。【080806】

  《读库0705》(张立宪主编,新星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由寇延丁二文得知谢英俊其人其事,是我阅读《读库0705》的最大收获。谢英俊是行动者,借造屋参与改造社会,其意义远大于设计城市地标建筑。李苋的《“帝座”迁移》,为读者打开观察世界的一扇窗,和寇延丁的文章异曲同工。此辑中最逗的文字当属花之静的《动漫年华》,其行文幽默,盖过了所述漫画带来的陌生感。与之相比,作者此后的同系列文字,就事论事,对我来说味同嚼蜡。此外,田晓青对老报纸所载历史“迹象”的读解、李辉对旧书摊传播历史的感叹,都颇得我心。

  本辑有两处值得商榷。P220既点明“下起了大雪”,何来“半个月后就要回家夏收”?P223说:“1909年,大清银行发行了印有摄政王载沣头像的纸币,这是中国首次推出纸币”——那宋代发行的“交子”呢?【080731】

  《读库0706》(张立宪主编,新星出版社2008年1月版)

  头题毕竟是头题,何伟的《中国的速成城市》,明显是在大量的调查和访问之后,举重若轻以小见大;《缱绻戏梦间》说伶人孟小冬往事,作者顾文瑾的文笔让我想到章诒和,或许前者就是章的化名呢;《白鳍豚挽歌》选自于江即将出版的书,他的认真和狂热劲儿让人敬佩。

  本辑有两处编校失误。P1“中国西南沿海”的“西”应为“东”;P32“再所难免”的“再”应为“在”。【080723】

  《读库0800》(张立宪主编,自印本)

  很佩服老六,居然创意出“0600”、“0700”、“0800”的概念。“0600”是试刊,是征求意见的文本,也是预热宣传的文本——我就是在冉云飞的博客里见到“0600”,后来才一直追购《读库》的;“0700”、“0800”以记述《读库》台前幕后人事为主,不少花边让我对其来路和走向了然于胸,让我对老六更生敬意。

  好话不说了,挑一些“0800”的编校失误,虽然它并非正式出版物,但还是以高标准来衡量吧。P47“距今”应为“迄今”;P95“关于他的文章”中的“他”应为“她”;P164第一个《读库0704》应为《读库0703》;P191“道血功能”应为“造血功能”;P223图片说明文字中,“到”应为“去”。此外,“他们说”一辑里,多处“读库”未加书名号(更多处又加了),不妥。【080828】

  《读库0801》(张立宪主编,新星出版社2008年3月版)

  傅国涌记述张謇及其创办的大生集团的兴衰,本无过人之处,但他的出发点很好,即寻找现代工商业真正的根,“这个根不在辉煌一时的晋商、徽商身上,不在红顶商人胡雪岩身上,他们只是传统商人,这个根也不在盛宣怀、唐廷枢等人身上,他们或是官商,或是买办,这个根在开创出民营企业新天地的张謇及荣氏兄弟身上,在穆藕初、范旭东、卢作孚这些人身上,他们代表了近代的方向,他们留下了许多值得珍视的传统,哪怕是他们当年失败的教训,也为今天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如此,这一系列的写作便有了别样的意义。

  解玺璋记述翁偶虹一文,引述翁的《我的自志铭》,其中“朱墨为文”、“不厌蠹鱼于书林”等句,让我玩味良久。

  本辑有三处编校失误。P255第三段少了一半双引号;P263言及1960年中国作协只剩下《文艺报》和《人民文学》“一报一刊”,事实是《文艺报》当时也是刊物;P265既言“凯旋”,就别“归来”了,“凯旋”即是“胜利归来”。【080726】

  《读库0802》(张立宪主编,新星出版社2008年5月版)

  最喜欢《耍猴人江湖行》。作者马宏杰深入耍猴人的生活,积数年观察和体验,真实记录而不猎奇,并有自己的判断和观点——深度报道写作者当如是。如果说《读库》是一个圈子,那么由此文可以看出,这个圈子在扩大,读者如此,作者亦然。此辑中,柳桦先生的文章也很好,甚至是越来越好,《非洲碎片》比他的《非洲,我的非洲》更见幽默。

  《读库0802》有两处编校失误。P51图片说明文字,“成都街头”的“街”误为“接”(输入法用的是全拼);P261第一句,“自己”误为“自已”(输入法用的是五笔)。【080709】

  《读库0803》(张立宪主编,新星出版社2008年8月版)

  在网上看到本辑目录时,很期待“熟人”何伟与刘勃的文字,事实上他俩都没有让我失望,不过,阅毕全书,最喜欢的倒是李多钰的《同居-崔莺莺》。作者曾任《南方周末》文化部主任,现为《新京报》副总编辑。在此文中,其条分缕析《莺莺传》,以及每个人都会遭遇的爱情,冷静理性,让人颇有所得。

  读了《为其他的百分之九十设计》,不禁为文中的设计师叫好,同时也有了一个衡量标准,若两年后的上海世博会无类似展览或无此理念,必难言现代与完美;《衣食上拥有半个中国》是傅国涌先生记述现代实业家的第二篇,其中荣德生的许多感言及其座右铭打动我心;海波“固执复制”的“点子艺术”让我思路大开,而他接受杨子采访的回答也不乏洞见,比如关于“借鉴”一段,可惜韩少功当年没有以此论回击《马桥词典》的批评者,反而情急之下,选择了诉诸法律;汪家明《那个时代的书装艺术》一文,解析了民国书装佳品,让我看出了不少门道,比如《生死场》的封面,原来我就没有看出来深色部分是东北三省的地图——还是那句话,书装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除上述之外,其他诸文也有可观之处,除了《关庚的生活底稿》和《佛朗切斯卡:心之形状》。

  依习惯,吹毛求疵一番吧。P79第三段言及“如果能处分发挥民力”,疑为“如果能充分发挥民力”,P189“其丑无比”应为“奇丑无比”,P198、P199两处“用人”应为“佣人”。

  【荣德生的座右铭:“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杨子提问:“你的这批作品有没有借鉴西方某个艺术家或某种现成样式?”

  海波回答:“没有借鉴,但我想这种形式可能早就有人做过。我觉得这并不重要,因为太阳下边没有什么新鲜事,这不是特别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内心必须要表达的东西。当你真有那种状态的时候,那种形式就不是太重要了,你甚至会突破那种形式,或者在这个形式里做得更丰富。要看你的创作是不是出自内心的真正需要。”】【080930】

  《读库0804》(张立宪主编,新星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记得读完《读库0604》,对刘芳的《天堂鸟飞过》印象颇深,不禁猜测:“老六会放过北京奥运会吗?如果《读库》要关注北京奥运会,会从哪个角度切入?志愿者吗?”现在结果出来了,老六自然没有放过(让他有些“窝火”的)北京奥运会,在《读库0804》里,他选择了《体育画报-中文版》记者的《八月的乡村》,绕过参赛选手,关注他们的家庭,展示荣耀、拼搏、感动、勇敢背后的开销、负债、生计、贫穷。可贵的是,记者的视线并未仅仅停留在获得金牌运动员的家庭,所以读者的感受也非“鸡犬升天”一类。“解决不了运动员出路,最终将吸引不到最优秀的运动员充实这个行业,除非是内心麻木或弱势群体的人,无路可走,才会选择这条路。财政不给钱,可以找企业,说不定反倒能让运动员吃得更好、锻炼得更科学、聘任的教练更优秀。顾中华直言:‘无非是解决全国那么多官员的去路问题。最不愿意退出历史舞台的人,就是那些正在舞台上的人’。”所言极是,然而现实是,即便解决不了运动员出路,依然有大量的人前赴后继,加入这个行业,只因弱势者甚多,为改变命运,值得一博啊。说句题外话,本专题照片全部彩印,意味着有五个印张四色印刷,占全书的四分之一,老六此次投入可谓大矣。

  《读库0804》里与我最亲近的文章,是《“二楼书店”辗转二十年》,缘于自己五年的书店生活。我深深理解经营书店的艰难和可贵,由罗志华可见许多熟悉的身影。如今身为读者,又能怎么办呢,只有多去那些身边的书店多买两本书了,这样总比在其关张之后的一声叹息来得实在吧。本辑打动我心的文章,还有《廖冰兄:侠骨童心》、《电影编剧的秘密》、《那个硕大的飞碟》、《旧时女子》。

  挑俩刺儿。P22“361”应为“361°”;P95“学地不好”和“养兔子地”中,两“地”分别应为“得”和“的”;P176“的回忆录;还有什么天桥八大怪”应为仿宋体。【081107】

标签: 点面结合的句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